盧覺非研發放映配聲機

2022/04/05 at 12:53 am | Posted in 特別放映, 悅讀戲文 | 2 Comments

  盧覺非自1924年7月12日起連續五個周末在《華字日報》「影戲號」版撰〈影戲進化史〉,遠溯十八世紀末,運用光學原理複製影像技術的種種。雖屬粗略勾勒,但對相關名詞、人物皆配以外文;惟受各種因素影響,頗見串字之誤。

  盧氏研習中西醫,可謂科學人,加上醉心電影這項科技產物,估計他對聲、光的物理現像也樂於鑽研。惟個人能力所限,尚未找到相關佐證。前文引《香港華僑團體總覽》一書所載盧氏略歷,指其於1929年回港後仍涉足影業,包括出任香港三光影戲有聲機公司總經理。從公司名中的「影戲有聲機」數字,揣測或有關戲院放映設施的業務。

↑盧覺非在其連載文章〈影戲進化史〉,淺介Eadweard Muybridge攝製的策馬奔跑連續影像。2015年加拿大電影《Eadweard》就是關於此發明家。

  其連載文章〈影戲進化史〉觸及聲光映機的發展,首篇談及英國人「梅伯烈」(Eadweard Muybridge)於1872年獲馬主支持,攝製賽馬活動影片,屢敗屢試,摸索同步攝下連續動作影片的技術。「購攝相機二十四具,以線連絡之,置諸賽馬場中,俟馬馳過!則牽動其線,此連絡之攝相器,遂為接續啟閉,而攝活動狀態」。該文續指梅「竭力考察動物之生活狀態……後卒造成一機,能印像於玻璃片,而影諸白幔之上,因名之曰『萬物現形鏡』」,即Zoopraxiscope。

  光影外,第二篇提及聲音,指「一八八八年弍月,梅氏復與發明留聲機之『伊狄生』氏研究,詢其能否以萬物現形鏡與留聲機合組,而為聲色兼備之器?時伊氏以留聲機未臻完善,却之。」處身二、三十年代的影人,對影與聲的融合邁進為之着迷,相信盧亦然。在〈影戲進化史〉最後一篇末,他指:「惟有一事,不能不附帶紀之於此,則以伊狄生後來果發明影畫留聲機。一九零三年,曾在香港演唱,余友譚鳳石君以百萬元購其遠東專利之權」。可見他交往的業界友儕,對這類先進技術的吸納亦相當進取。

左:1930年4月12日上海《申報》的廣告示《大學皇后》當天於中央大戲院首映。中:同年8月10日《續大學皇后》(又名:新紅樓夢)在同一戲院放映。右:1931年5月2日《廣州民國日報》刊《大學皇后》於中山戲園放映的廣告,註為「全部配聲」。

  1931年4月25日《廣州民國日報》報導該市中山戲園「近為增加觀眾興味、特從事裝置新式配音電機、行將竣工、查該機與西片聲機不同、係由盧覺非、黃永亨、陳宗桐三君所發明、能將各地方言各種物聲、一一由銀幔中傳出、與原音無異、誠開國產影片配聲之新紀錄也」。緊接排映《大學皇后》,隨後有《關東大俠七集》等。

  從報導可見盧氏參與研發聲機,惜內情欠奉。上海天一影業出品的《大學皇后》,李萍倩執導,陳玉梅、孫敏、張振鐸、陸劍芳演出,分正集與續集,先後於1930年4月及8月在上海公映,屬默片,而1931年在廣州公映的版本,則聲稱「全部配聲」,結合上述的簡介,大概是為影像配上音效,至於對白如何配入,不得而知。(之四.完)

早年戲迷盧覺非論戲談影

2022/03/28 at 2:33 am | Posted in 雜誌雜說, 悅讀戲文 | Leave a comment

  前文引盧覺非的報章文字,談及電影以其具美感的特色,有利教化民眾。撮自他在1924年4月19日《華字日報》撰寫的短文〈小言〉。

  該文續指:「祇可惜電影畫的事業在中國。還不大發達。就是社會也祇作遊戲觀。看過便了。得益無多。皆是少人提倡之過哩!生活世界主任先生有見及此。想每一星期刊行一次『電影號』。囑我投點稿子。祇做了三幾篇。作拋磚引玉之舉罷。」驟看類近該報推出定期電影專版的開版之言。該報是日起把周末的「生活世界」版改為專刊與電影相關文章的「影戲號」。

上圖:1924年6月14日《華字日報》「影戲號」版面。該電影版逢周末刊出。
下圖:盧氏於1924年5月31日在「影戲號」版撰〈看瑪利辟福之『苦盡甘來』書後〉。

  盧氏自言投文三篇,當天版面見署名「覺非」者分撰了〈差利離婚婦之恨史〉、〈馬利辟福壹襲衣的價值〉、〈歹角明星之大作〉三文。同版尚有署名「均超」者撰〈葛萊夫製獨立戰畫〉、〈明星自製影片〉,此作者應是陳君超。觀乎這批短文,今天而言屬「外娛」花邊。

  往後盧氏續在該版撰文,包括評論,如〈看瑪利辟福之『苦盡甘來』書後〉。所論的瑪利辟福,即Mary Pickford,文中亦標出其演出《苦盡甘來》的英文片名「Suds」,並指該片長「區區五本」。查看資料,影片於1920年在美國公映,片長75分鐘。

  瑪利氏乃早期默片紅星,影人關文清在其自傳中剖白,年輕時對瑪利氏着迷,甚至驅動他在留美期間赴荷李活尋找發展機會。1924年5月刊出的「影戲號」版,闢出相當篇幅介紹其人其片,可見仍是受注目的影星。綜觀該電影版,以介紹明星為主,偶亦漫談電影知識,包括盧氏自1924年7月12日起連續五周撰寫〈影戲進化史〉。(之三)

微廣告:粵唱拙作增訂再推

2021/01/15 at 3:51 am | Posted in 特別放映, 悅讀戲文 | 2 Comments

↑於去年12月推出的增訂版書本,經重新裝幀設計,封面來個決絕的暗調。黑色映襯霓虹光管的光芒,也是「黑膠」唱片的本色,其上還壓印了呈線狀的紋理,摸得到的回憶。

  2017年11月出版了《漫遊八十年代聽廣東歌的好日子》,晃眼三年過去。去年九月,出版社建議把該書再版,把原書重新裝幀設計,並加入點滴新材料,定為「增訂版」。我奉命行事,除把原書內容略作修訂,更獨立寫了兩篇新文章,再補充若干圖片。

  聽到要增添,很快便想到寫些甚麼。經過那些年,電視劇主題曲固然長留人心,電影歌曲實不遑多讓,原書內已談電影音樂,照理也該說說電影歌曲。七十年代中至八十年代初屬電視劇主題曲的輝煌期,隨後其流行「靈驗」度已大不如前,惟電影歌曲續有佳作。當年喜劇片當道,那方程式缺不了結尾前加入如音樂錄影帶的歌唱段落,讓觀眾輕鬆一下,迎接高潮再起。回溯那天,林子祥情心的《幾段情歌》(《我愛夜來香》)到葉蒨文俏皮的《躲也躲不了》(《刀馬旦》),八、九十年代電影歌翻出金色一頁。

  這些歌曲早深入民心,新增文章我捨而不談,轉而記下一些側旁、細碎卻有趣(希望)的聽歌印象,像靈幻片的道士曲、鬼怪歌。期間重聽了《笑傲江湖II之東方不敗》(1992)的歌曲,想當年最先入耳的是林青霞再度張聲演唱《我獨醉》,原聲碟中亦收入呂珊唱的《只記今朝笑》。該曲可說是《滄海一聲笑》的女版變奏,重聽更覺當年港產片的靈活多變,陳酒注新瓶,搖兩搖,調出另一種味道,如歌詞唱「瀟灑到不得了」。

  另一篇寫電台。當年家貧,聽歌,難肆意購買音樂軟件,僅偶爾費五元買翻版錄音帶,收音機才是聽歌良伴,晨昏都在聽。這次主要寫電台聽歌舊憶,尤以全天候播歌的商業二台為主。但心下還有另一篇可以記的,惟與書本的主題距離稍遠,故沒提及。

↑1982年2月,《時空穿梭三小時》開始廣播,我聽了多年。至於黃韻詩傾力主持的晨早節目《笑口早》,於1981年6月15日在商業一台開播,我卻未有機會細聽。(兩幅為報紙廣告)

  當年電台播歌的比率較高,但名人開咪亦漸見普遍。商業一台的《時空穿梭三小時》我幾乎逢周日都捧場,節目由那時尚非影人的岑建勳牽頭,聯同劉天蘭,加上陳欣健,及客席主持如陳國新、葉德嫻(印象中鄭裕玲也曾閃現),帶來生鬼好玩的節目。最出位的莫如岑聲演潮州怒漢雷勁,其後更移聲入影,成為其銀幕形象,同樣聲演,劉天蘭的飄萍女士則未見迴響。那陣子同時段在商業二台有文雋等人主持的《Sunday Morning三個友》,我曾兩邊跳台聆聽。

  我約於八十年代初聽文雋在電台談電影,那是商業二台下午《年青人時間》的環節。後來該節目加料,廣邀嘉賓進駐,包括繆騫人主持「妙語妙人繆騫人」,還有盧冠廷的生活觀察,以至夏韶聲的日本打Band經歷及UFO興趣,當時年紀小,每個環節都聽出趣味。至於夜深時段,翁月華短暫主持《豪情夜話》後,由黎彼得接咪,玩出另一套花款,果真豪情。其後楊振耀、黃鐵雄、張麗瑾及盧業瑂主持的《月光光四人幫》,我繼續支持。至於一台,白韻琴的《盡訴心中情》乃城中熱話,更延伸成電影(惟反應差,午夜場過後,積存逾半載才再推),我大概聽過半次,反而鳯凰女接棒的《女姐女姐我問你》,我偶有聆聽,長輩之音不乏趣味,自己實過早懷舊了 ……上述的草草記憶,沒收進該書的新篇章,這兒算作增補吧!

辰衝圖書找到平面影畫

2020/08/01 at 1:17 am | Posted in 特別放映, 電影海報, 悅讀戲文 | 2 Comments

←辰衝圖書公司位於尖沙咀樂道13-15號的門市,於1964年7月18日開幕,稱之為「分行」。從廣告附地圖所見,當時總店位於彌敦道64號美麗都大廈。

__辰衝圖書公司位於樂道的門市,經營至7月31日結束,並轉為網上銷售。從友人傳來的報道,讀到不少舊雨心有戚然的懷緬一番。於此城市,我實在沒資格記此書店。英文水平不濟,與英文書籍有距離,絕非熟客。回想初來香港,愛四處蹓躂,途經尖沙咀時,偶爾會踏進辰衝「觀光」一番,縱然周遭「響起」洋話,卻引發我點滴遐思。

__我喜愛在店的對街望過來,佔兩個門牌的辰衝呈對稱格局,大門口兩側鑲嵌大幅玻璃,作為陳列書籍窗櫥,頗見氣勢,其上方展開的英文店名,斗大字體,舊式字款,遙看如一段外國的街景。

__主力銷售英文書籍,氣氛與中文書店有別,或如友人提到,其透着歲月痕跡的木地板及書櫃,散溢暖意。店內密密砸砸的置滿書本,序中有亂,撞出嚶嚶細語,嗅到紙頁的氣息,感受到讀與被讀的求知氛圍,反而設計、規劃過於工整的新型書店,書本僅可遠觀,要是走近掀動(有陣子更流行以膠袋包裹,杜絕「打書釘」),恍若破壞了設計師對美的營造。

↑彼德格連韋納1996年作品《枕邊禁書》(The Pillow Book),部分場景取自辰衝圖書,但僅選外觀,店內情景則為廠景,製作人發放無邊聯想。

__辰衝的網頁載其成立於1918年。查看舊報,六十年代初,辰衝位於彌敦道25號,並於1962年2月1日遷往彌敦道64號的美麗都大廈。及至1964年7月18日,其位於樂道的分店開幕。屈指一算,辰衝的樂道店剛好營運了56年。英國導演彼德格連韋納(Peter Greenaway)執導的《枕邊禁書》(The Pillow Book, 1996),辰衝亦是場景之一,不過只限外觀,內進後便接上廠景,導演的鏡頭在當中游移,營造詭秘莫測的影像。

↑印象中,僅在辰衝購買過《The Book of the International Film Poster》,很喜歡。家中保留的辰衝塑料袋,大概是那次購書獲得的,上載五店地址(樂道店為Head Office),電話號碼僅七字。其上把作家名字化作紋飾,如狄更斯(Dickens) 、伏爾泰(Voltaire)。

__老主顧回味往事,提到年輕時已定期光顧,我則缺乏這種貼身往憶,印象中,僅在此買過一本書,也堪回味。約於1989至90年間,有一回走過,推門內進,即見近門一側的特價架上顯眼地豎立了Gregory J. Edwards著的《The Book of the International Film Poster》,一冊和電影有關的讀本,把我的眼球攝着,且以特價發售,約112元(當年我作為學生,也是個數目),作為類似「咖啡桌書」的精裝硬皮書,屬驚喜價。我往還多遍,猶疑難決,反覆思量才把它購下。迄今重閱仍覺是挺豐富的書本,從海報演進側影了一頁電影簡史,當然以西方為主,亞洲僅觸及日本,有賴各收藏大家和學者再補充。

Saul Bass的藝術海報圖集

2016/10/18 at 1:43 am | Posted in 悅讀戲文 | 2 Comments

saulbass_posters↑書內插圖,Bass來貼街招--自家的海報。

…….九月號《Total Film》有一則關於《20 iconic film posters by Saul Bass》的新書介紹,既是海報,還要是Saul Bass的作品,難免著迷。

…….1996年辭世的Saul Bass,美藝工作者及影片製作人,曾參與不少電影製作,其創作的海報,以簡潔的線條、色塊及繪圖呈現,別樹一格,衝破宣傳品範疇而被目為藝術作品。該刊的那則短文如是說:「Bass’ work recalls an era when there was as much to admire in the cinema foyer as there was on the screen」。無意今非昨是,但那時候戲院大堂的確溢滿手作意趣。

…….Jennifer Bass及Pat Kirkham編著,該書精選了20幅Saul Bass的代表性海報,輔以解說。書本大小為16乘12吋,每一幅海報圖像均可拆出,鑲進同一大小的框架,讀者可自製小型展覽。

book-cover↑封面是《金臂人》海報,封底則是20海幅圖像。

…….書本20幅海報所屬的20部電影,於上世紀五十至九十年代公映,大部分都曾在香港放映,下為在港全線首映及放映地點的資料:

‧The Man with the Golden Arm《金臂人》1956年10月4日-豪華、快樂
‧Saint Joan《聖貞德傳》1958年1月23日-都城、景星
‧Love in the Afternoon《巴黎春戀》1958年4月2日-都城、景星
‧Bonjour Tristesse《玉樓春劫》1958年5月22日-樂宮、娛樂
‧The Big Country《山河血淚美人恩》1959年3月26日-都城、景星
‧Vertigo《迷魂記》1963年11月29日-利舞台、樂宮
‧Anatomy of a Murder《桃色血案》1959年12月3日-娛樂、樂宮
‧Exodus《戰國英雄》1963年2月22日-樂聲、大華
‧Spartacus《風雲群英會》1961年4月21日-利舞台、樂宮
‧The Magnificent Seven《七俠蕩寇誌》1961年6月22日-百老匯、娛樂
‧Advise & Consent《叱咜風雲》1962年12月28日-麗都、百老匯、快樂
‧The Cardinal《亂世英傑》1965年6月23日-利舞台、樂宮
‧In Harm’s Way《海上長城》1965年7月29日-荷李活、娛樂
‧Bunny Lake is Missing《魔爪還珠》1966年6月23日-樂聲、新聲、國華
‧Seconds《脫胎換骨》1968年9月12日-東方、金冠、金門
‧Grand Prix《大賽車》1967年8月30日-利舞台、樂宮
‧The Fixer《冤獄酷刑》1969年5月9日-新華、豪華、金門
‧The Shining《閃靈》1983年6月2日-明珠、普慶及雙南線
‧Schindler’s List《舒特拉的名單》1994年3月17日-泛亞西片線
‧Such Good Friends(Play It Again網站譯為「一心一意為老友 」,但未找到公映的時與地)

three-posters↑三款Bass的傑作:《桃色血案》、《風雲群英會》、《迷魂記》

…….未望圖像,單看那一列本地譯名,已教人遐想,雖則自己實在沒有經過那些年。不知道Bass的海報能否歸為某些集體回憶,不過年初訪問利雅博先生時,他回想兒時眼中父親的辦公室,他邊說我邊在想像,當提到牆上貼了Saul Bass設計的《風雲群英會》,便恍若亮了燈,矇矓中見明晰的一隅。大柢Bass的海報可說是影迷心中的共通符號。

……Bass替這批影片設計海報的同時,每每也兼設計片頭,又是另一個故事,下貼再談。

資深戲院迷的知心舊話

2016/10/08 at 7:58 am | Posted in 悅讀戲文 | 2 Comments

book_wanchai…….「戲院誌」已歷十年,由當初的「David」到今天的「Ray54」,感謝Raymond兄一直支持、指正及指導。論戲院迷,小弟是後後輩,很多朋友都知Ray兄是先鋒,多年前已在不同網站寫下戲院回憶,不少院迷因而與他結「戲院」緣。

…….我後知後覺,在這兒才認識Ray兄。大家都一把年紀,卻來個網上友緣,實在神奇。從Ray兄留言的字裡行間,體會到他處事細心、謹慎。半年前聽他說正編製一冊小學紀念專書,我已預期那會是內容翔實的精品。由他參與訪問、寫作和編校工作的專書終誕生,拿上手,讀下去,果然一如所料認真悅目。

…….Ray兄是灣仔軒尼詩官立小學的校友,他與同班同學合製這冊圖文並茂的「軒鯉詩道官立上午學校一九六六年畢業生金禧紀念文集」,書名《歲月留聲--軒小事 灣仔情》(上圖)。集內展示他們一班同學珍藏的小學時代教科書、勞作、紀念冊,實在難得。集子輯下老師訪問、追憶稚童軼趣、緬懷學校變遷等文章多篇,從另一角度看,亦交織出這城市某一頁蛻變歷程。

…….集內由Ray兄撰寫、題為「追憶1962-1966的灣仔及當時市民的生活」文章,開宗明義懷生活之舊。他對戲院熟悉,自然會觸及,卻不止於此,更花篇幅細描昔日衣食住行的風貌。Ray兄以簡潔且紮實的文字導航,領你沿街漫走,大幅填海前的景物、已結業的庶民小店、標誌性的華廈、擠密的唐樓住宅,以至水兵訪港、酒吧紅燈區,一一呈現眼前。

…….Ray兄記憶力佳,一事一物的細微處也深印腦中,像街道哪個位置曾開過哪店,以至哪條燈柱曾懸過哪家戲院的燈箱廣告,教我佩服。讀著文中「軒鯉詩道」、「高士打道」等街名,溢滿舊情,細味下,更體會到他對童年時代樸素生活的惦記與喜悅。記憶不止文字化,更圖像化,手繪成可愛的「六十年代的灣仔地圖」(下圖)。

wanchai_map

職業特攻紅磡外牆廣告

2015/07/29 at 3:03 pm | Posted in 悅讀戲文 | 2 Comments

IMG_8961

…….剛於月中出版的拙作《香港戲院搜記》,費了點篇幅談香港昔日的戲院廣告畫,這些大型畫作全屬人手繪畫,既有精品,亦有像真度遜色之作,卻充分體現手作味道。和一位記者朋友相約紅磡,淺談拙作,過後前往乘巴士,赫然看到紅磡港鐵車站外的這幅大型廣告畫。

…….以今天的沖印技術,外牆廣告畫可以龐大非常,且絕對傳真,毋須人手描畫,一按掣成品便從機器吐出。這幅湯告魯斯新作《職業特工隊:叛逆帝國》(Mission Impossible:Rogue Nation)的廣告,觸目已感老套。十多年前報章已稱湯氏作「靚佬」,時至今日,外貌宣告一切。年長無罪,是閱歷的見證,惟近年湯氏繼續演動作片,乘飛船打怪獸,奈何影片在美國的票房載浮載沉(全球票房綜計尚可),遠遜同期對手。前作《異空戰士》(如此譯名,Edge of Tomorrow)我曾經考慮看,終沒入場。影片評價不俗,但美國票房僅近一億,以其近一億八千萬製費,難言理想。

…… 這部《MI5》,香港用的廣告圖像,一看便想起幾十年前的《乖仔也瘋狂》(Risky Business),大概受他戴黑超的造型影響。猶記吳宇森執導的《MI2》,湯氏扔黑超的動作,成為影片標誌之一。這一回的黑超造型則看不出吸引力所在,至於全白底色鋪排一堆散碎頭像和場面,非常那時年的感覺,過氣不已。觀乎其中一款美版海報,湯氏攀在正起飛的航機外,角度凌厲,尚有點看頭。至於戲本身有沒有看頭,唔……

考工舊痕:叩問瓦樑磚牆

2012/01/17 at 2:37 am | Posted in 香港戲院/九龍, 悅讀戲文 | 5 Comments

  去年底,參加關於油麻地舊跡的講座,認識到馬冠堯先生。那是一次熱鬧的講座,地方小,大家靠得近,不少與會者分享了舊憶,馬先生亦談到在公務局1930年的報告中,找到油麻地戲院落成的資料,讓大家對這老戲院有多點了解。

  馬先生的新作《香港工程考》剛出版,細說1841-1953年十一個建築工程故事。馬先生為退休工程師,除了這個專業身份,他亦醉心歷史研究。序言中,他坦誠分享對工程專業與歷史知識緊緊相扣的信念,懷著這份信念,運用工程專業和史事爬梳兩把量尺,給工程、建築,以至法例條文,縱橫交錯建出立體面貌,叩問壁牆,聆聽遠古的回聲。

  猶記得上一回他談及,在油麻地戲院屋頂支架找到來自多個廠商出品的鋼材,流露興奮。現在翻閱他寫油麻地戲院和紅磚屋一章,細列來自英國多家公司,以及澳洲的鋼材,從鋼材的桿接組成,推測不少屬二手物料、棄料。縱然不是輝煌建築,他卻看到特色,戲院儼如英、澳絕版鋼鐵博物館。

  為戲院做紀錄,建築風格和經營狀況是常見而重要的角度,可惜自己能寫的,跳不出影迷身份、觀眾角度,要是能具備如工程或設計等專業知識,便看出不一樣的趣味。

  之前馬先生提及書名作《考工舊痕:香港歷史與工程》,或許自己古板,對「考工舊痕」這四字感覺較強,大膽的在這兒借來一用。

《香港工程考:十一個建築工程故事》
作者:馬冠堯
售價:$98
出版:三聯

關於「香港電影院巡禮」

2008/04/24 at 4:50 pm | Posted in 悅讀戲文, 戲院讀本 | 7 Comments
Tags:

  謝謝David介紹,才知悉陸離當年曾撰寫過一篇關於香港戲院行數的文章。剛巧這時報館舊同事提到做戲院特輯,並著我加入一些當年人談舊事內容,我便想起陸離。

  談起這篇舊文,陸離一下便記起了,指文章已收入小思編輯的《舊路行人--中國學生周報文輯》(次文化堂)一書,當然,實質日子也得翻書確認,原來文章是1964年8月28日第632期刊出。

  從香港文學資料庫查看該文,原文是配有圖片的,可供參考。

←按該文指出,樂宮共有座位33行,前座六行。

  陸離這篇〈香港電影院巡禮〉,寫得相當有趣,有一份年輕人的勁,想到就去做,希望指陳誰是有心經營者。但更重要的,就是有一份熱切,要和你細細攀談,說說心目中最愛的戲院娛樂物事,比方戲院的糖果部、汽水部、茶廳、冰室,以至軟雪糕,及電梯等等。

  往事重提,陸離翻著文章,數算那時走過的戲院,新華、豪華、樂宮、麗聲,她也笑說:「那時真是『發神經』,做了這個專題。」

  看她寫豪華大堂的細節,真教人羨慕那時那年有過這樣名副其實的「豪華」戲院:

  上特等的樓梯雖然不及新華或麗聲的美,梯口卻有小水池一個,中有祼像,手撫天鵝,兩邊落地玻璃門,由這邊的出口走到那邊的出口,少說也得走三分鐘,正中還有六十塊大鏡合成的鏡牆……後座入口,又有兩個木雕的美女,吹著喇叭,身旁圍繞著玫瑰花……至於對正大門口那道深粉紅的牆,上有十二宮(白羊、金牛、雙子、巨蟹、雙女、天稱、天蠍、人馬、摩羯、寶瓶、雙魚)的浮雕,更是有趣,就只不知曾經注意過的人有多少?

  她也說的對,大部份人都是匆匆過客,看戲為要,未必有這份心思去細察。

記憶這回事

2007/11/12 at 2:51 pm | Posted in 悅讀戲文 | 5 Comments

  毫無疑問,這個網誌的支持點,是記憶。

  這是起初的想法,雖然會觸及新落成的戲院,但記憶是成形的先決條件。

  不時有人說﹕何必老去記!的確,說來說去都是舊東西,「舊事不須記,事過境遷以後不再提起」。

  11月號《國家地理》雜誌的專題為「記憶——何以記得,何以忘記」。面對海馬體、腦聶葉一類名詞,如墮迷霧,但因為關於記憶,還是感到興趣。

geograhic.jpg

  迷戀記憶,那是只顧後望,欠缺前瞻的志氣。沉浮於記憶海洋,有點無地自容,但有時是來得不知不覺,或者前面可以望的太有限,只有後退了。後退,比較有把握,而且,人與事,來去匆匆,一秒過後成舊事,有太多東西未來得及辨認,唯有記和憶,才能重新整合,不時有新發現。

  崇尚前進的環境,記,就壞事了,還未到憶,便要另開新頁。上述專題引述了兩個極端例子,老先生患上類似瘋牛症的腦部受損,沒有記憶,生活只有現在式;老女士則先天記憶力驚人,幾十年前某天發生的事,隨時打開腦袋資料庫細說。一般人大抵在這兩個極端中間遊走,大數人都怨記性差,增強腦力變成某種必然的渴求。但專題謂,若事事過目即印在腦中而不忘,人定然給無盡的資訊活活淹死。

  自己是否記性好?看來不是,要不,讀書成績便不會如此跌跌碰碰,散沙一盤。的確,由於生活平淡,在那直線形的行進中,一些無謂瑣事都牢記下來。專題謂記憶有選擇性,重要事件總是深刻伴隨,看來各式芝麻綠豆事,就是自己的重要事。

  雖然是芝麻和綠豆,留得下來,都當作好東西;幸運的話,弄出芝麻糊和綠豆沙,後退都有種向前的得著——至少自己以為。

  記憶是好是壞!雜誌的編者話說出了動人故事,留下最後一句﹕記憶消失是哀痛的,但謹記,對人與事的愛,就因為記憶。

Next Page »

Blog at WordPress.com.
Entries and comments fee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