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語:澳門南灣萬勝大廈

2024/03/18 at 1:46 am | Posted in 特別放映, 澳門戲院 | 2 Comments

  感謝內地朋友問及拙作《澳門戲院誌》中南灣戲院的部分。該部分引述報章指出,1963年澳門南灣口的萬勝大戲院於興築期間發生嚴重意外,建築物的橫樑塌下,引致三死八傷。我揣測此萬勝戲院即後來的南灣戲院,緊接直書南灣確是一家龐大的戲院。這位朋友疑惑:萬勝、南灣中間,真的能放上等號嗎?經此一問,心下虛怯,再查找看。拙作的「能」字是錯放的。

  自己總是粗疏,歷經近12年(《澳》於2012年出版),此間才作滯後「更正」,深感歉意。回想寫作時,查看報章見1963年南灣地區的戲院工地意外報導,想當然以為是日後的南灣,繼而想到興築期間的院名或非定案,隨後可能更易。如此這般或者加可能,便把兩家戲院連上等號。畢竟在那淺窄的範圍,在相若時段,料不到同時有兩間戲院在興築。現在查看對方轉我的地圖(上圖),發現萬勝和南灣兩間戲院,差不多是對街而立。當然,這不是不可能,礙於澳門細小,較少出現這種佈局。

  倘若當時繼續追尋,便有所發現。因該宗意外導致多人死傷,相關人士被控告,審訊歷時四年,期間偶有跟進報導。1969年2月9日《大公報》報導,隨着澳氹大橋宣布興建,南灣一帶將成市區核心,該處樓市被看好。當中指出:因塌樑事件而停建的南灣「萬勝」戲院,經棄置六年後,最近亦有人斟盤。該建築地基相當牢穩,買主購入後毋須把已建的部分全部拆卸,只消稍為修改圖則,便可興建為多幢多層高大廈。

  今天,該範圍所興築的建築物名「萬勝大廈」。早前我回澳辦事途經該處,礙於匆忙,無法考究哪幢是該大廈,甚至其正式大門也不肯定,僅找到一處入門貼有大廈名稱,卻只是四枚小小的塑膠字而已。再次請知情者賜教。

澳門大會堂與賽馬車、賽馬

2024/01/21 at 7:11 am | Posted in 香港戲院/港島, 香港戲院/九龍, 澳門戲院 | 2 Comments

  賽馬活動告別澳門。該活動對澳門居民而言,情感依稀,印象淡薄,當然,此乃本人孤漏寡聞的印象。即便場地前身的賽馬車活動亦然,這種距離感打從籌辦已產生。

  澳門賭壇有對壘之局,七十年代末葉漢在離島闢場引進盛行於北美的賽馬車。澳門那時是帶歐陸情調的小城,生活節奏緩慢,但說起賭博,總歸求刺激。當年我是小學生,仍有印象大眾感覺賽馬車的速度及精彩度遠瞬跑馬,不免疑惑:這玩意行嗎?

  賽馬車場內設酒樓,部分座位位處看台上方,我曾因「飲茶」而踏足該處,亦只此一次,一度遠觀馬車駛過,當然欠缺驚險的爭逐場面。雖在所謂「賭城」長大,惟從未進入任何一個場地,對博彩活動絕對無知。七十年代末曾隨家人到南灣戲院看電影《老虎出千》(Odds and Evens, 1978),由熱門的意大利「老虎」組合畢史賓沙、泰倫斯希路合演。對片中部分場面我仍有印象,包括首次看到回力球作賽情形。片中泰倫斯希路能與動物溝通,指引賽馬車馬匹出術造假,也是我首次認識賽馬車這賭博玩意。

  目前一般資料指公教大會堂於1982年6月易名澳門大會堂,一改此前逢周末日放電影安排,變成全天候戲院。這一點我是有印象的,但指該院易名後首部公映的電影是《時光倒流七十年》我則不太肯定,尤其對照上述珍茜摩爾來澳門的日期,並不脗合(難道該片由六月映至九月?)。奈何無法查找澳門的報章。搜尋期間,發現《華僑報》歷史資料庫提供1937年創刊以來的報章電子檔,供網上查閱,惟只限會員,費用為一年澳幣15,000元、半年澳幣10,000元……嘩!上述疑問只好繼續存疑。

霓虹《姊妹》篇:70s澳門勝景

2023/09/13 at 5:41 am | Posted in 特別放映, 澳門戲院 | Leave a comment

  前文提到《霓虹姊妹花》,該TVB電視電影我從未欣賞,即便那一期與夜總會相關的電影,甚至杜國威編寫圍繞舞廳女子的舞台劇《昨天孩子》也未曾一睹,純因談「霓虹」燈光,這五粒字湧上腦門。這陣子翻查舊物,再受刺激,霎時跳出這句「霓虹《姊妹》篇」。

  雜誌全稱《姊妹畫報》。內容之有聲有色,眾所周知,尤其備有「顏色之頁」。每一期開首設全彩粉紙頁介紹時裝,惟篇幅、版面設計及印刷受時代局限,今天看來顯得過於濃縮、擁擠及模糊不清。所展示的衣服輕鬆活潑,模特兒如古嘉露、劉詩棣、賈令弟等,依然有印象。101這一期拉隊赴澳門獵影,模特兒在勝景前搔首弄姿。

霓虹燈下的澳門「經濟」夜

2023/09/04 at 4:54 am | Posted in 澳門戲院 | Leave a comment

  疫情驅使人重整生活,減少外遊,提早休息,切合綠色生活取向,惟轉瞬盡變「拖累」。我這十時許已睏倦的長者,截然與夜經濟絕緣。講夜經濟,前些時電視推出懷霓虹姊妹花之舊的劇集,日式夜總會會再興嗎?這陣子有外勞之議,歡場夜場有假外求之需嗎?此間北上消費被形容為困擾事件,回想九十年代後半期已有此熱……前塵雜事縈繞腦海。

  從小已非夜遊人。童年在澳門,戲院平日一天僅映三場,晚上兩場,家人稱七時半為「頭場」、九時半是「二場」,前者是我的極限,後者從未光顧。遷港後翌年回澳門,赫然發現當地的夜色很暗,一來路上的街燈疏且暗,二來店舖較早關門,建築物亦鮮少投下耀眼強光。夜市寥落欠光彩,景貌實惠型,挺「經濟」,但有了這暗黑打底,若干霓虹燈光反而更顯。

  合上眼,回想當年澳門夜色中有哪些醒目的霓虹燈招牌?猶記乘大船回澳,接近碼頭時,率先入眼的是一幅寬大的「精工錶」廣告牌,鑲以藍色的光管,在暗夜中散發幽光。回力球場的橫向廣告更奪目。那是一幅閃動的霓虹燈招牌,依稀印象是投球圖像,球由左向右擲,繼而回轉,一旁是三枚躍動的骰仔,燈光閃亮閃亮的。

  相對於靜止的霓虹燈招牌,具備閃亮設計的更迷人。同樣與賭有關,殷皇子馬路上白鴿票公司的直立招牌我也熟悉。該處大堂置白鴿票攪珠器具,惟開彩過程未嘗一睹,不過,偶爾於晚上走過該處,總會抬頭望這招牌,它備有由左向右、自上至下的閃動圖像;是甚麼?圓球?鳥兒?想不起來。家中從未置有照相機,無法記下這些景物,留在腦海中的只是殘影。

在戲院聽顧嘉煇創作的歌曲

2023/01/18 at 6:17 am | Posted in 特別放映, 澳門戲院 | 3 Comments

  隨意回想,最後期聽顧嘉煇創作的電視劇主題曲,大概是張德蘭主唱的〈朝花夕拾〉,來自2011年劇集《我的如意狼君》。(按:感謝網友HH指正,此歌非顧氏作曲,2014年《大藥坊》同由張德蘭主唱的主題曲才是。對於出錯,請諒。)當時精神為之一振,因為那一期總是由演員強撐場,任誰都來獻唱,驟聽熟悉的德蘭歌聲,加上顧氏作品,回到那些年。

  繼續隨想。最早期在戲院聽到顧氏的作品,還是張德蘭,那是家長帶我到澳門永樂戲院看的《冤家》(1979)。對左派公司的出品,家人是理性的支持,選擇《冤》片,大概源於是喜劇,且有電視演員合演,有熟悉感。

  當年我是小學生,但印象尤深,常聽家人談及一些雖知道曾揚名、卻不懂是何許人的「明星」,如傅奇、石慧,他們演的電影未嘗一睹,直至這《冤家》,二人復出亮相,但已是老角。對《冤》片內容已不甚了了,傅、石所飾老夫老妻的個別鬥氣小節仍有印象。至於主題曲,也忘了在哪個段落出現。「係咁嗌/博命嘈/好寃家/睇開吓」,這幾句歌詞仍留腦內,盧國沾填的詞善用廣東話,但收入張德蘭「午夜結他」大碟的此歌,並未流行。

→當年在永樂(類近本地的雙南線)看《冤家》,心知屬左派機構出品。現在查看,長城出品,天龍攝製,由冼杞然執導。按一些論述,冼也被劃進新浪潮一員——於七十年代末出道,亦是出身自電視台的新導演。惟《冤》透着的倒不是那種「新」,但站在左派電影公司重進市場方面,亦看到那「新」的意圖,如上文介紹的粵語歌主題曲,以至海報邀來阮大勇繪畫漫畫化人像。(圖取自《電影雙周刊》)

  顧嘉煇與電視劇歌曲結連同生,渾然一體,成就一頁粵語歌曲傳奇。不計早年為邵氏兄弟公司眾多電影作曲,七、八十年代以來,他參與的電影音樂作品也不少,既有原創音樂,更多是創作歌曲。其創作的電視劇歌曲,早已跳出公仔箱,成為時代印記,跨時空再現,換個位置,閃現於大銀幕。

  周星馳的《食神》(1996)高唱「情與義,值千金」,那是《陸小鳳》的主題曲。繼之在《美人魚》(2016)再來〈世間始終你好〉,片中人魚避暱處一角還疊起幾張黑膠唱片,便包括當年的《射鵰英雄傳》,那些年的這些歌曲,隔代流傳,自有其價值,當然是聽在我這「餅」級人耳中,那隔代,說起來已隔了幾代。

←1983年推出的「香港管弦樂團演奏電視劇名曲」唱片,選曲上可謂顧嘉煇作品選輯。曲目經重新編曲供樂團演奏,由石信之指揮。我特別喜歡把《乘風破浪》以舞曲形式呈現。這鐳射唱片於數年前購得,標為2015年出版。

36年又一頁,壯志凌雲

2022/06/15 at 9:55 am | Posted in 香港戲院/新界, 香港戲院/港島, 香港戲院/九龍, 澳門戲院 | 5 Comments

  戲院重開後,又見湯告魯斯新片《壯志凌雲:獨行俠》(Top Gun: Maverick)。確實感覺「又」,沒細考,但此片的宣傳物料似在一兩年前已浮現眼前。影片於疫境沉浮,終與觀眾見面。湯氏時年快60,近十多年持續拍攝動作片,票房與可觀度,時好時壞,狀態尚非大幅走樣,惟歲歲年年,屈指一算,自己也嘩一聲。

↑向非湯氏影迷,大概不會成為其新作座上客。上一部《壯志凌雲》(Top Gun, 1986)我有進場,在澳門大會堂觀賞。當時戲院派發了宣傳單張,全彩色印刷。那時派發「戲橋」已非指定動作,澳門一水之隔,更形罕見。這宣傳單張倒貼心,公映院線亦明確標示「澳門大會堂」,報章廣告(最右)則沒有。那是1986年,恰好是36年前。

  《壯》片我沒重看,即使電視台播放時,頂多望了一兩眼。但影片的內容或若干畫面,倒入心;也許來到這年紀,對36年前的舊憶是有種難以自拔的執著。影片甫開場,戰鬥機降落航空母艦,伴隨節奏強勁、Kenny Loggins演唱的《Danger Zone》,此曲不若其前作《Footloose》,沒有熱起來,為人鍾愛的(至少在港澳地區)是《Take My Breath Away》。

←1987年12月26日《明報》廣告,這年啟業的百老匯(旺角)戲院,強調其「設備全亞洲獨一無二THX」音響,更舉辦「奧斯卡金像獎最佳音响電影大展」放映活動,戲碼包括《壯志凌雲》。

  1986年的《壯》片,湯乃精英戰鬥機機師,惟恃才傲物,難免輕率出錯,終在演練時導致死黨同袍失事殞命,對方遺孀得面對喪夫之痛。隨着自責心情平復,又出現了一位倨傲隊友的挑釁。默寫這段人物關係,純因它成為我對此片的延續。戲沒有重看,片中演員後來倒持續挖掘。上述情節涉及的三個人物,那倨傲隊友,當年看戲時已有印象,因此前一年在香港小遊,曾進沙田UA6看《天才作反》(Real Genius, 1985),故對Val Kilmer並不陌生。

  至於喪命同袍及其遺孀,那時完全零認識,且二人戲份有限,毋須刻意打撈。沒多久,演遺孀的女演員在《零度空間》(Innerspace, 1987)及《零時亡點》(D.O.A., 1988)晉身女主角。看該兩片時,仍未意識她就是那遺孀,及至《90男歡女愛》(When Harry Met Sally, 1989)令Meg Ryan更上一層樓,我才問出處,始知原來是她。時年已60的愛情片天后,已甚少演出,早幾年執導過一片。

  至於喪命同袍,大概星途較滯,又或我觸覺遲緩,一直未留意。及至1995年起在香港播放的劇集《仁心仁術》(ER),我無心插柳下觀賞,一看就是15年,合計15季,幾近全數同步觀看,算是擁躉。注意到當中飾Mark Greene醫生的Anthony Edwards,原來就是那喪命同袍。按排名次序,他是該劇集的主角,雖則紅起來的是George Clooney,但Anthony Edwards沉着的演活了馬克醫生,成為急症室的靈魂人物,印象尤深他在清醒狀態下接受切除腦腫瘤手術、照顧垂危父親及角色病逝等情節。

  過後回望,1986年的《壯》片,陣容鼎盛,除上述演員,還有Tim Robbins、Tom Skerritt,若從「尋人記」角度,說不定可以再看一次。

在澳門戲院看港產片中澳門

2022/01/14 at 2:05 am | Posted in 光影絮言, 澳門戲院 | 2 Comments

  前說在澳門南灣戲院看《胭脂扣》(1988),是暑假回澳的活動。電影《梅艷芳》談拍電影的段落不多,但不缺《胭脂扣》一段,還重塑了一兩個場面,包括十二少靠窗外望如花乘人力車離開。原片(光憑記憶)如花回首那一剎,身軀是震顫的,因車仔經過石仔路。

  當年看此幕,疑惑是在澳門拍攝的,仿歐洲以方形石塊鋪砌路面是澳門一景,今仍能在大三巴一帶看到(我估計)。過去該處時有旅遊巴因路面濕滑致交通意外,曾改為混凝土路面,後為保留「風貌」,重鋪石塊。猶記得家人大感困惑:「有冇搞錯!」

  認為在澳門拍攝,只因曾讀《胭脂扣》在澳門拍外景的報導。重讀221期(1987年9月3日)《電影雙周刊》該報導,沒申明地點是五洋酒店,我卻有此印象。五洋我從未涉足,但印象很深。有一年兄長赴學校的聖誕校友會聚餐,地點在五洋酒家。當時該處已很破舊,惟聚餐須購餐券,不稱意處格外入肉,餐後他捎來一筐籮不滿,反讓我想像那兒是如何破舊的老/好地方。惜最終無緣一睹這前稱五洲酒店的內港「景點」。

  既悉《胭脂扣》部分場景在澳門拍攝,不期然搜索。當中拍攝在中庭把睡床吊運到樓上的一幕(上圖),我疑心是五洋。惟那一景霎眼便過,線索有限。那如同天井位的中空設計,四邊圍繞欄河走道,甚富懷舊情調。至於是不是?請知情者賜教。上述報導如是寫:「看着這三層高的天井,熙熙攘攘着穿濃艷色彩旗袍的妓女們……」。另一段則介紹製作人員「用數小時去還原一條擺花街……整條街都佈滿了花,每個臨時演員也盡量在細微的地方還原到那個時代」,可能是人力車拉如花離開的場面。

  聽前輩影人回憶,即使在八十年代,要在電影重塑大戰前後的香港面貌亦甚艱困,因市景大異從前,惟有過大海在發展滯後的澳門取景。不過,後來如《花樣年華》(2000),據說前赴馬來西亞取景。有了這前提,片中某些街景看來便添了南洋風味,或是心理作用。不知片中男女主角在家附近秘密對話的場所,是否在當地拍攝?那場景出現甚多,但破牆及飾以柵欄的窗洞,看來搭景處理亦無不可。

  《等待黎明》(1984)我是看影碟的,接近末尾時萬梓良角色在元朗遭人禁錮,在其頸項繞上炮仗要脅,周潤發前來施計營救。(上圖)這一段的場景,亦是建築物的天井位,同樣四邊有露天欄河走道圍繞,霎時間想會與《胭脂扣》屬同一地點嗎?現把圖像對照,細看又不是。

當年聖誕:戲院看梅艷芳

2021/12/25 at 8:57 am | Posted in 香港戲院/新界, 香港戲院/九龍, 澳門戲院 | 2 Comments

  意料以外,數月來竟挺忙碌,沒時間更新內容,不旋踵已到聖誕節。敬祝各位:

  聖誕快樂!新年事事順心!

↑網上找到《神探朱古力》電影廣告雜誌,結尾圖片還貼上了聖誕裝飾。在電視播映電影廣告雜誌亦是那些年的記憶,有段時間英語台也不時播「Making of」(外國影片公司製作),部分我曾錄映收藏,終全埋在霉菌中。

  疫情關係,活動受限,大夥兒「牙痛咁聲」,能出來走動,展露大解放的雀躍。我沒太強烈感覺,原本活動少,與外遊絕緣十多年,一切看來分別不大。這陣子忙,鮮踏足戲院,惟早前也看了《梅艷芳》。回想當年,有過聖誕氣氛不太濃的《聖誕奇遇結良緣》(1985,原非聖誕檔影片)。對應時間,《梅》片屬懷念故人,非聖誕檔影片。前文寫此片時,腦海不期然想:曾在戲院銀幕看過哪些她演出的電影?

  看梅的戲不算多,或因而印象倒深,即便在哪家戲院看亦留腦中。最後期看的,應是《慌心假期》(巴倫紐)、《男人四十》(又一城AMC)。再前一點,《川島芳子》(南華)、《奇蹟》(嘉禾)。前文提到《梅》片重塑華盛頓戲院,這家安樂院線的戲院,主要映西片,與梅的影片連繫不多,我卻湊巧在該院易名嘉禾華盛頓後,看過《何日君再來》。

  最早看的是哪一部?不禁猶疑。一幕幕澳門景象浮現。移居香港首兩年,租住一分租房間,是以磚牆「劏」出來的梗房。節日期間,一家人想聚首數天,卻遭包租堅拒。農曆年一家人只能返澳門過。至於聖誕假、暑假,我也會回澳,和同學舊友一聚,並結伴上戲院。1986年聖誕期間,嘉禾院線的應節片是《神探朱古力》,澳門南灣戲院屬嘉禾院線一員,大家在該院消磨了半天。

  時至今日,對由許冠文壓陣的《神》片印象依稀。猶在腦中的(沒查證資料),包括喬宏飾演許的警隊上司,育有由梅艷芳演的女兒喬嬌嬌,驕縱「巴渣」那類。片中尚有新人周文健,從外國返港發展的大隻男,主攻戅直漢角色。節日看戲是節目,卻沾不到多少聖誕氣氛。

←前些時,朋友傳來當年南灣戲院開業時的報章頭版廣告,他說取自Facebook。南灣屬嘉禾院線一員,中西片都有映。我在南灣看的港產片不少,如許氏兄弟、成龍的戲,以及梅艷芳演的《胭脂扣》。戲院開幕廣告強調其「全澳獨有 60呎〔闊〕銀幕」,當天選映意大利片《大展鴻圖》(Copacabana Palace, 1962)。開業獲業界敬賀,較特別是部分亦刊出負責人名字——電懋影業:俞普慶;明星影片:黃韜;安樂影片:江祖貽;蘭克影片:李雅頓(George Rearden);派拉蒙影片:馬希聖、黃用弧。

藝術中心看早期中國電影

2021/04/21 at 2:06 am | Posted in 特別放映, 香港戲院/港島, 澳門戲院 | 2 Comments

  孩童時代生活在澳門,隨家長進戲院看的早期中國電影,少得屈指可數。印象最深是《劉三姐》(1960),還有彩色卡通《大鬧天宮》(1961-64),都在永樂戲院看的。兩部只能說是解放後的早期中國電影,往前追溯,印象模糊得純屬空白,只記得那時戲院曾放映《一江春水向東流》,1947年的影片,但家人沒有領我去看。

  當時年紀小,對默片的印象,可謂與差利‧卓別靈連上等號,家人曾帶我到平安戲院看《摩登時代》、《大獨裁者》,以至《尋金熱》,看得很開心。至於中國的默片,若說有所認知,都是來到香港後,通過相關的放映節目才略知一二。1990年初參加了藝術中心一項電影欣賞短期課程,四位前輩影評人各選兩位導演,透過各自的一部電影加以解說。當中僅黃愛玲選上了華人導演,就是孫瑜(另選法國導演尚雷諾亞),放映其傑作《大路》(1935)。回想,自己最早看舊中國電影,就在藝術中心的課室,看錄影帶而已。

↑左圖:1989年1至3月,區域市政局及藝術中心合辦「中國電影回顧:細數風流人物」,荃灣大會堂先後推出「水華專輯」、「趙丹專輯」及「名導演精選」;藝術中心則在一月辦「吳永剛專輯」,更選為該月電影節目小冊子封面(中圖),二月有「沈浮專輯」,三月是「孫瑜專輯」,並以其《武訓傳》劇照作為節目小冊封面(右圖)。期間該中心電影部負責人為黃愛玲。

  八、九十年代之交,由於中港兩地交流漸趨頻繁,就早期中國電影的介紹,亦蔚然成風,話雖如此,當時自己仍在學,經濟緊絀,即使有這些或那些放映節目,亦難以參與,僅能看介紹文字。偶爾觀看到早期中國電影,總帶着一份觸動,那大概源於無知,頃間獲悉早在三十年代中國已有這許許多多的電影製作,實難能可貴;縱然在電影藝術成就的版圖,前輩影人或許未能獲得寰宇目光青睞,而我作為尋常觀眾,一再對他們在草創期的創意經營,大為讚嘆。像《大路》內黎莉莉、陳燕燕到溪邊「明看」男工洗澡,颯爽豪放,又如《小玩意》內劉繼群揮彈孩子臉龐的淚珠,加以逗樂,悲喜交織,率真動人。

  前說那短期課程,導師黃愛玲把前一年的「細數風流人物」放映活動所製作的孫瑜特刊複印,作為參考。這個以個別導演為單位的放映節目,對我只是紙頁上的活動,沒有能力觀賞,往後才零散的補看了若干,對孫瑜滿溢朝氣的創作風格,以至黎莉莉活潑開朗的演繹,印象深刻。孫於1987年推出自傳《銀海泛舟:回憶我的一生》,後來經香港的評論人重新編訂,取名《大路之歌》出版,讓影迷如我,認識更多。猶記黃氏任國際電影節亞洲電影的策劃時,曾推出結合三位女演員的放映節目「心香一瓣」,包括印尼女演員Tuti Indra Malaon、日本的原節子,亦別具意思,選上中國的上官雲珠。

↑承前文,提到1997年舉行的費穆專題節目,當時印備的精美小冊子,題為「中國早期電影大師費穆回顧」(圖中),同期還舉行展覽及研討會(圖左);稍早一點,1995年藝術中心也辦了「三十及四十年代中國經典電影精選」。期間該中心電影部負責人為蔡甘銓。

UA銀河影院繼續經營

2021/03/13 at 11:04 am | Posted in 澳門戲院 | 2 Comments

↑3月9日五時許,查看澳門UA銀河影院網頁,見《拆彈專家2》七時放映的場次,全院98座位僅餘三座位可選擇,至接近開場,如上見只餘一位,售票情況較我想像佳(現屬隔位售票)。

  剛開始寫這一篇,收音機傳來報導,向商人林建岳垂詢,除K11 Musea內的UA外,會否接手經營其他,對方指該院線旗下戲院的情況略複雜,如涉不同租期,暫不會太着緊考慮。

  UA結業當天,收到各方友好傳來信息,包括現居澳門的朋友,順勢查問當地UA銀河影院的狀況,惜對方沒有留意。我好奇查看,發現UA網頁內其獨立頁面仍運作,顯示由當天計三日內已排映多套電影,其後亦見報導指該院的運作如常。

↑2011年秋冬季《Macau PIA Magazine》載澳門銀河的介紹,末尾提及將開設UA銀河影院。

  該院初開業時,這兒亦曾介紹,惟只從其網頁取資料。當時港澳通航利便,僅一水之隔,惜此期間連這一水也鮮少涉足,迄今仍沒有前往察看。查看手頭一則取自2011年秋冬季《Macau PIA Magazine》的簡介,提到:「澳門銀河已表示將會在2011年中開放澳門最大規模的3D電影院『UA銀河影院』,更會引入香港大型院線『UA Cinemas』,提供9間3D視覺享受影院,總座席達1000之多。影院內更設有VIP尊貴房供來賓使用。」

  此間查看其網頁,發現每天排映的電影頗多,既由UA院線營運,選映的電影和香港相近,不清楚往後由哪方面接手排片。同時,影院的票價亦相當高(純然我這慳儉友的感覺),普通映廳一票索價$110,全天候劃一,至於貴賓廳,則為每票$280,全部價錢選用「港幣」。

↑查看設施資料,該院備貴賓房4間,座位16至22位。另外四個映廳,座位由98至110個。而「銀河大影院」則有座位310個,另闢廂房四間。各映廳的編號,不包括「4」,「銀河大影院」便屬於「10」號。(圖取自戲院網頁)

Next Page »

Blog at WordPress.com.
Entries and comments fee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