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都戲院擬列一級歷史建築

2016/12/08 at 3:16 pm | Posted in 香港戲院/港島 | 3 Comments

state

↑1956年中國民間藝術團訪港,於璇宮演出(詳情見此)
如此盛會,得來此院才可一睹,算否具「全港性」?(網上圖)

…….皇都戲院的去留,擾攘多時,今天再讀到相關新聞。香港電台的即時新聞如下:

古諮會擬將北角皇都戲院提升至一級評級
古物古蹟辦事處最新建議,將北角皇都戲院由三級歷史建築提升為二級,結果在古物諮詢委員會表決後,進一步提升為擬議一級評級,公眾仍有一個月時間發表意見。

古諮會多名委員指,在實地視察過後,發現戲院內部結構包括樓梯、洗手間等均保存良好,加上戲院是不少市民的集體回憶,應該進一步提升為最高級別的第一級。

古蹟辦歷史建築評審小組指,雖然戲院十分具建築特色,但就社會價值而言,當時全港有多間戲院,皇都戲院只屬地區性戲院,影響力未及全港性的水平,因此建議評為二級歷史建築。」

state3…….報導指評審小組認為「皇都戲院只屬地區性戲院,影響力未及全港性的水平」。不理解何謂「地區性戲院」?何謂「全港性戲院」?

…….想一想,戲院總是服務地區的,尤其回到數十年前,戲院更是「地區性」的。當時交通不如今天便捷,一般人鮮有費很長時間,乘巴士、渡輪跨區看電影。若戲碼吸引,也會有人走遠路去觀賞,像一些稱為大片的西片,這時,又算不算「全港性」呢?

…….由此而論,皇都照理具有「全港性」戲院的資格,無論映國語片或西片,一般僅與一、兩家戲院聯映,即大量區外觀眾若對該電影感興趣,想先睹為快,不欲留待二或三輪才看,便得跑到這兒。

…….若從這角度再看,其實皇都頗有「全港性」戲院的格局。五十年代,大會堂尚未落成,璇宮到皇都便成為市區其中一個重要的文化活動場地,樂團、合唱團、藝術歌曲表演等,有興趣者(縱然不多)都要到這場地,怕者都有足夠的「全港性」(也許未必有新界的觀眾)。

state2↑1959年5月,著名的維也納兒童合唱團在皇都戲院演出,港督亦蒞臨觀賞,夠「全港性」吧!

———————-

→1961年3月25日《華僑日報》報導《羅馬世運會》在麗聲、皇都聯映,連滿11日,圖為「皇都戲院門前觀眾擠擁情形」。

Create a free website or blog at WordPress.com.
Entries and comments fee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