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映記:第一映室到進念

2021/01/22 at 3:29 am | Posted in 特別放映, 香港戲院/港島 | 6 Comments

↑1982年,第一映室舉辦創會20周年放映活動,市政局出版了特刊Studio One, the Film Society of Hong Kong: 20th anniversary film gala(第一映室,香港電影會:20周年影展),內載創會以來放映的電影,由1962年的16部,到1966年已增至36部,包括費里尼的《八部半》。

  早前談《八部半》、《大國民》在坊間戲院公映,若論先睹為快,必然得力於小眾組織,如第一映室的放映活動。本文標題讓「第一映室」和「進念」並排而坐,不免貌合神離,惟信手找到的只有二者舊資料。成年後才移居香港,當年的私映活動是我的史前史,毫無疑問個人是城中最沒有資格寫的,一如在這兒寫的每個字,然而,仍不自量力地厚顏發掘,視作自娛吧!

  前文提到1969年快樂戲院公映了費尼里的《八部半》,而第一映室於1965年已放映該片。1962年4月1日《華僑日報》報道第一映室已正式註冊成為合法團體,宗旨「特為愛好電影之會員選映未有在本地公映,或因映期過短而錯過之佳片;該會將同時從海外各地選映英、美、歐洲及日本名片。」報道接着介紹該會為「本港第一個獨立之電影欣賞會,其前身為中英學會之電影組,該組於數年前因缺乏永久會址而告解散。由於大會堂劇院之建立,一群熱心人士遂發起組織此電影會。」大會堂劇院亦成為放映主場。當中提到的「中英學會」,由中英文化名流於1946年成立,促進中英文化交流。

  該會放映只招待會員,凡年滿十八歲人士皆可申請成為會員,入會費20元,年費10元,每次放映的入場券每張四元。創會後首次放映活動於同年4月16日下年八時在大會堂劇院舉行,放映意大利片《不設防城市》(Rome, Open City)及法國片《紅氣球》(Le Ballon Rouge)。

  1982年該會舉行20周年放映活動,相關特刊羅列創會以來曾公映的電影,每年選映作品三、四十部,名作紛呈,雅俗共賞。以1969年為例,全年選映了47部電影,包括蘇聯片Ballad of a Soldier(士兵之歌, 1959)、美國片Planet of the Apes(浩劫餘生, 1968),以至罕見的華語片The Arch(董夫人)。特刊也列出歷屆執委會成員,以外國人為主,華人零星。因該刊以英文撰寫,華人的中文名字較難推斷,能辨的僅Tao Ho(何弢)、Rafael S.Y. Hui(許仕仁)。

  香港藝術中心於1971年6月註冊成立,會長李卓敏,執委會正副主席分別為白懿禮(S. F. Bailey)及盧景文,何弢則主力參與該會未來會址建築及推廣視覺藝術活動。1972年初,中心獲政府撥地興建會址,費用由中心籌募,同年10月19日,何氏在北九龍獅子會演講,指出:「1968年底,白懿禮先生當時是第一映室的主席,提出香港應建設一個一流的戲院,以發揚戲劇及電影藝術。大會堂的設備雖然完備,但是要租用的社團太多,故無法滿足大眾的須求,更談不到發揚表演藝術。」第一映室亦成為藝術中心的屬會,其後曾辦義映協助該中心籌款。

↑進念二十面體1988年的「拾月節目」單張,介紹在該會灣仔會址放映的電影。這張以A3紙張影印的單張,全部文字均為手寫,整齊清晰,簡潔得體。如此親和「手作」,個人頗喜歡。

  進念二十面體屬表演團體,八、九十年代亦致力推廣錄像藝術,同時亦定期在會址播放電影(純粹估計,播放LD)。保留了一張1988年10月的節目單張,共選映43部影片,且分為多個主題,包括蘇維埃之春、同志電影、表演藝術、女性影片等。邁克大概是節目策劃,單張開首有他的短文,提到:「看電影本來是寂寞的活動,戲碼排得恰當,惺惺相惜地眉來眼去,看戲的人也被感染了。孤掌難鳴,這一輯戲只使我覺得擘擘啪啪好響,此起彼落,伴和着時間的腳步。」

  這輯節目不乏佳選,部分後來也在戲院公映,像單張中列為「首映」的《莫里斯的情人》(Maurice),後來排映於影藝,易名《情難禁》,猶記廣告語句:「夜已深,情難禁」,扼要勾出片中一個場面。較意外是「一個新鮮的名字」項目介紹Alan Rudolph(阿倫魯杜夫),並「特別推薦」《天造地設》(Made in Heaven),該片後來在坊間戲院公映,取名《天上人間》,講述姻緣天定的精致小品。導演雖非獨立,也算在主流邊沿慢走,近年鮮見其新作,可說從未發亮。導演多次邀Mark Isham替影片配樂,曾合作的《巴黎浪族》(The Moderns),透着一抹頽美。Mark是小號手,配樂作品不少,說不上紅人,但我挺喜歡其音樂。

6 Comments »

RSS feed for comments on this post. TrackBack URI

  1. Studio One 最初以大會堂劇院為放映場地,藝術中心啟用後,轉到壽臣劇院。轉到壽臣劇院後,據聞放映效果欠佳。最後,轉到渣甸山的法國國際學校劇院。法國國際學校劇院,尚未找到資料!
    那本Studio One 二十周年特刋,我都有!/盧利滿

    • 感謝留言及分享有關放映場地變遷的資訊。

  2. 你好, 我是研究香港電影的學生,想知道關於studio one多點的資料,想請問可不可以借閱 studio one這本特刊?或者還可以在哪裡找到?

    • 謝謝留言!已電郵回覆。

      • 你好,多謝回覆,未有收到電郵,我的電郵地址係 zhangyuqi522@gmail.com

        • 你好,之前是傳(27/11)到你提供的郵址。
          我已再傳,另亦直接回覆如下(實在未能協力):
          很抱歉,我並沒有該份刊物,當年只影印了幾頁。
          因已事隔多年,記憶有點模糊,好像在香港大學圖書館影印的。
          若要研究第一映室,我也不清楚哪兒會有更多資料,
          或者只能找找該會當年出版的會訊。


Leave a comment

Blog at WordPress.com.
Entries and comments fee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