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當年;想當然

2012/12/28 at 2:56 am | Posted in 光影絮言 | 2 Comments

clipping↑1926年1月3日《香港華字日報》報導香港大酒店遭焚毀的新聞,刊登了四張照片,
但照片並非攝影記者的作品,而是由照相館提供。
圖中上方照片為「華芳館贈」。華芳是香港早期的照相館,早前攝影家蔡經仁分享了他收藏的一批儒商陳步墀上世紀初的生活照片,包括在華芳拍攝的人像及古玩。他把一枚花瓶的反光表面放大,透視當天華芳攝影棚的模樣。(上圖摘自中央圖書館期刊介紹資料)

  前文提及以上世紀二十年代香港為背景的電視劇《名媛望族》,女售貨員在上海灌錄唱片,回港後把唱片贈送他人。一拿出來,竟是裹以全彩色照片的封套,彩照傳真度極高,兼且是一張大碟。實在眼前一亮,對這張1920年代的唱片。

  曾從事電視行業,無意批評電視劇,但對這些細眉細眼處的問題感到可惜。小節雖小,但考究下常有有趣發現,可能豐富到劇情,增強背景實感,值得多做功夫。不過,有時候大家傾向「今為古用」,把現時的觀察,想當然的去想當年。

  常常看到以民初為背景的劇集,出現一大群記者手持照相機追訪目標人物的場面。自問非當時人,不清楚實情;但想想,以當時報刊的內容取向、報章數量,真會出現大批記者追訪新聞?看香港1920年代的報紙,其照片之少,很難想像手持相機追訪新聞的場面。

  有些事情雖云舊,但不能籠統扔到同一個籃子去。劇集《天梯》的故事,按其內容所說,故事約發生於1910至1920年間。劇中一位店東,每遇壞心情便開動流聲機播放周璇的《何日君再來》。《何日君再來》不是那麼舊呀。

  再早前的《掌上明珠》,故事約發生於五十年代的香港。劇中一場戲,約三、四十歲的姊妹回憶幼年時(約十歲八歲)唱粵曲逗母親歡樂,屈指一算,大概是二十年代的往事,但小女孩竟然唱唐滌生編撰的《帝女花》……

2 Comments »

RSS feed for comments on this post. TrackBack URI

  1. 不要動氣了。以前,無線有某長篇劇集,竟然出現坐飛機時可以隨時落機的情節!

    • 也不是動氣. 當年身處創作崗位, 亦沒有做出成績. 只是覺得對一些專門行業或歷史掌故, 透過深入發掘, 可能找到有助創作的素材.
      其實, 現時劇集在製作上有一定進步, 偶然發現廠景內會加多一堵牆, 插入分鏡, 突破「U」形置景, 同桌吃飯, 亦不用漏出一個大空位來捕捉各人表情. 雖然仍看到探病時, 一大群人要一字排開站於床後扭著身軀來說話的奇怪場面.


Leave a comment

Create a free website or blog at WordPress.com.
Entries and comments fee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