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兩齣「後窗」公映

2012/06/01 at 1:37 pm | Posted in 特別放映, 香港戲院/新界, 香港戲院/港島, 香港戲院/九龍 | Leave a comment

  1955年12月7日,《後窗》優先獻映九時半場,並於翌日全線放映,聯映的戲院多達19間,包括:太平、中央、北河、光明、好世界、金華、金龍、金星、油麻地、長樂、明聲、皇宮、域多利、國民、國際、新華、新舞台、環球、麗都、龍城。當時三條主要粵語片院線聯合放映,陣容鼎盛。

  去年底買下《後窗》的影碟。之前聽母親說,當年進戲院看,因為同場加映伊秋水舉殯的紀錄片,這段紀錄片的吸引力似乎較正片還強。正片是「華南影劇界紅伶紅星百數十人為紀念藝友伊秋水先生聯合義演」,未看影碟前,聽她憶述當年報導謂,影片取材自希治閣的《後窗》,由於不少影人參與演出,必須有一個足以容納如此龐大演員陣容的故事,那就找來《後窗》的故事,因為後窗正對的大樓,家家戶戶都有一個故事,又方便又快捷。

  說來像是信手拈來的意念,為求就手。當然,這是聽聞,但算一算日子,一切都來得挺緊接。希治閣導演的《後窗》,於1955年3月24日在香港首映,於娛樂、樂宮和璇宮放映。伊秋水則於1955年5月14日辭世。看翌日報章報導,影人已決定合作拍攝《後窗》,為其家人籌措善款,並同時拍攝他舉殯情況,他日將同場放映。半年後,影片公映。

  希翁版《後窗》的主線,在港版落在張瑛、周坤玲懷疑對街盧敦殺人的情節上,餘下的內容,就是對街大樓各戶人家的故事。看DVD,遺憾是看不真。發生在對街大樓內的故事,是通過張瑛的眼睛窺視而來,創作人很誠實,觀眾既是藉張瑛的主觀視點望向對街,一切都是遙看,故沒有特寫畫面,影像都含有距離,人物很細小,有時張會拿起望遠鏡看,畫面才稍為放大,當一切壓縮到電視畫面,便看得吃力。母親說,當年在澳門清平戲院看,銀幕大,相對看得真。

  若你有興趣,可出席粵語片研究會於6月10日(周日)下午4:30在百老匯電影中心一樓講廳舉行的免費放映及討論活動,屆時將選映《後窗》,能夠通過大屏幕觀看,相信會看得真。該會於7月8日(周日)將有相關的討論活動。

↑希治閣導演的《後窗》,於1955年3月24日在香港首映。

Leave a Comment »

RSS feed for comments on this post. TrackBack URI

Leave a comment

Create a free website or blog at WordPress.com.
Entries and comments fee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