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戲院 撥開塵埃後

2007/04/20 at 1:45 pm | Posted in 香港戲院/港島 | 22 Comments

imperial.jpg  4月17日晚上播出的港台節目《香港電影月》,介紹「印度電影工業」,節目穿插了由黃又南和楊愛瑾演出的類似引子的片段(不太明白何以要加入這些片段,不如把篇幅都集中在專訪內容)。

  黃和楊演出的地點是一間戲院,一間老舊的戲院,但又不是現存的幾間舊戲院,一下子非常好奇。

  看戲院的座位以階梯式安排,似乎是由樓座改建而成的迷李戲院,直至節目下部份,黃和楊離開了放映廳,在外面的大堂走動,看著牆壁的綠白色雲石磚,我估計,那是京都戲院。

  節目鳴謝沒有刊出任何戲院的名字,但我仍然認為那是結業後並空置的京都戲院。節目取景的地區包括放映廳,以及機房,驚鴻一瞥,乍見放映機依然殘存,當然都封上厚塵蜘網;至於放映廳,座椅都完好的一排一排立於那兒,完好卻是有缺的,椅框剝落,椅墊爆裂,甚至整個座位鬆脫掉下,同時,戲院的銀幕依然留著。遠看,放映廳好像一如往昔,近看,經年發酵,破落不已。

  去年,影藝戲院結業時,曾傳聞考慮選京都作重開地點,最終沒有成事。關了門的戲院,繼續在白色建築內異變。

  要不是看到片段,都忘了樓座的入口位是在中間通進來的。的確,到京都看戲的次數不算多,但印象卻深刻,畢竟,早年由澳門過來,已在京都看過電影,那時還是有樓座和堂座的大院,看的是《星球大戰》。

  其實,京都也有過「里程碑」,若沒有弄錯,它是第一間把戲院一開二,讓樓座獨立成一迷李放映廳的戲院,時間大約在1987年。往後便有其他戲院效由。

  把戲院改建,目的是增加收入,當觀眾愈見減少,能夠做的唯有再分裂,在1990年代後期,京都把原先的堂座再分裂,成為樓上樓下合共3院的綜合戲院。而我亦有幸經歷過它裂變再裂變的院前院後,最後一次在京都看戲,也是唯一一次在分割的樓下看戲,映廳給割裂成兩間十分窄長的放映室,感覺很不舒服,加上禁煙映室卻依舊煙霧陣陣,彷彿把幕前《野獸刑警》的影像延伸過來。尤幸戲還是好看的。

  京都依舊,料不到它內裡的物品仍沒有動,究竟在等甚麼?有沒有可能還原為一間戲院?且看最終立的是墓碑,還是另一塊里程碑!

京都戲院 Imperial Theatre
地址:
灣仔巴路士街29號
座位:堂座829;樓座460

22 Comments »

RSS feed for comments on this post. TrackBack URI

  1. 京都!小時候爸媽帶過我去看戲,已經忘記了是什麼戲,好像是「摩登保鑣」。但我還記得散場後那一地蔗渣的情景!

  2. 唔,吸引我的不是京都戲院,而是樓下的大利清湯腩。原來他們搬了去那兒﹗我以前下班常去吃一碗才回家,以前的店是在灣仔道(近摩里臣山道)。
    京都戲院是什麼時候關門大吉的?我記得朋友住在京都附近,我去探訪時也曾經過戲院門口。記得當時好像還在營業。

  3. 筆者以前在灣仔居住,京都開幕後不久就前往看電影。以灣仔區來說,東城結業改建後,京都的音響最好。論放映廳設計,樓下樓上的視線理想,不會給坐在前面的人遮檔!
    我記不清在京都看過多少套電影了!可以一談的是,1976年,京都星期日加開十時半特別早場,留芳頌等日本藝術電影就是在那時看的!
    在京都看的電影,印象深刻者有杜魯褔的戲中戲、零用錢,ET外星人,我要高飛,筧橋英烈傳,早春二月,望鄉,秋天的童話,冬冬的假期……
    京都本來沒有升降機,大約在八十年代初安裝。
    1987年,戲院一分為二,到了上世紀九十年代再二變為三。
    一分為二時,不論樓上或樓下兩個廳筆者都不喜歡。樓上映廳的銀幕,因要遷就放映室位置,要向後傾斜,投射到銀幕的影像有點變形。樓下,天花板矮了,銀幕也細小了。
    二變三後,筆者沒有到京都看電影了。

  4. 京都的英文名字為Imperial Cinema。

    京都在2004年3月結業。

  5. To David:
    謝謝你的資料﹗很羡慕,《留芳頌》我只能從VCD細味那感人的故事。

  6. 懷舊一番後, 有去過機場的4D影院嗎?

  7. 反而想問, 全香港有幾多間大利清湯腩, 好像見過不這樣的麵店, 起碼天后也有一間.

  8. 反而想問, 全香港有幾多間大利清湯腩, 好像見過不少這樣的麵店, 起碼天后也有一間.

  9. 大利清湯腩就是京都一改二、二改三前戲院大堂的位置。
    京都不設前座入座處。

  10. 奇怪是每次路過,都依然見到售票處未拆,上映版畫安在;原來內龍未改……

    究竟在市區還留下這家殭屍戲院(肉身未死,魂魄散掉)是甚麼原因?就算隨便多間兩個鋪位都有錢收。難道真的有望戲院重生;還是捲進了甚麼訴訟,令甚麼都不能改?

  11. 自戲院結業的消息傳出後,不少熱心人都希望尚未拆卸的京都戲院,可以成為影藝的新址。銀都機構有限公司董事/戲院部經理崔顯威透露此舉並不可行:「京都並不是心目中最理想的地方,而且要通過消防條例,必須將建築物全部翻新。」???

    http://paper.wenweipo.com/2006/11/30/EN0611300007.htm

  12. 其實京都結業後,業主/院主[?]曾將京都戲院招標出售,可能沒有人有興趣落標,故丟空至今。以京都的偏僻位置,恐怕極難找到買家。

  13. 感謝大家留言與分享.

    To 人呆四維
    很高興你也來到這兒.

    「摩登保鑣」好像是1980年代早期的戲, 也說明京都一度屬嘉禾院線.

    我來香港時, 京都是放西片的, 後來轉了為德寶院線, 在這兒看過「今夜星光燦爛」、「最愛」.

    To David
    謝謝你的資料, 實在, 對戲院的內部環境, 每每印象依稀.

    不過, 樓座變成獨立院之後, 前來看戲, 對銀幕的裝置確實很感興趣, 把欄河外圍填滿了再放銀幕, 初看是古怪的, 而且不明白欄河外的空間為何不放多兩排座位, 相信是那個空間承受不了如此重量.

    To readandeat
    可惜你不能在戲院看「留芳頌」, 黑澤明的專題放映都算做得頗多, 我好像在荃灣大會堂文娛廳看「留芳頌」的.

    To 鬼茂
    記得十多年前除夕夜, 和朋友走過天后那間大利清湯腩, 但人太多沒有吃. 至於有多少間真不知!

    To Meeting Guy
    有關機場的「4D超立體巨幕影館」, 在2月份的一個post「巨幕影館 全新啟動」中, 大家都就兩間新開的「巨幕影院」分享過一點內容.

    事實上, 這裡也希望說舊亦談新, 但始終不是業內人士, 每每只能見戲院開幕才前往看個究竟.

    To Don Quijote
    市區似乎還留下好幾間這類空殼戲院, 把部份地方租出, 其餘則空置, 看來是待沽拆卸. 無論改建出租, 又或清拆重建, 利潤總高過丟空, 未有動作, 定然有些東西「卡」著.

    現在空置在那兒, 樓下還有食店, 說不定空殼內部有鼠患. 不過, 幾次走過, 都發現有人打開門口大閘出入, 不知是否有人留宿.

  14. 下午五點半去CBS台David Letterman表演的劇院一看,外面人龍不長,只有十多人。

  15. 看電視播出的節目, 頗人頭湧湧. ATV一直有播此節目, 但很少看, 因為沒有字幕, 記得好像看過訪問朱利亞尼、佐治古尼而已, 笑話環節也不懂笑.

  16. 朋友有時說的政治笑話,我也不懂笑,要對方解釋一輪,那就什麼笑話也不好笑了。

  17. 從兒時在此看星球大戰 , 到現在再改建 …

  18. 約半年前, 見京都地下大閘外貼了內部進行改建的告示, 但不知曉是如何改, 近日亦少有路經, 故不知道改建成哪個模樣.

  19. 今天瀏覽網頁發現, 現址已改建為教會Vine Centre 2 (VC2),並(重新?)打通樓座堂座成一大禮堂。也許夏柏兄能藉有關資料把戲院年代設計和現時設計大概作一對比?

    http://www.krt.com.hk/modules/news/article.php?storyid=8544
    介紹

  20. 謝謝留言。不好意思,因為有連結,故系統會撥入Spam,現已恢復。
    我一直有留意京都動向,去年有商人擬建成桑拿浴室,我也有在諮詢期向政府投以反對函,後來知悉它毗鄰的大廈也發起簽名反對。
    後來看到告示會改建,早前知道為宗教組織,原來已變作這個模樣,看來也是個不錯的改建。

  21. 時間過得太快 … 那地方已完全改變了 …

    記起裝修期間 , 將之前牛腩店一切裝修清除 , 只餘下空空內部 … 我看了一眼 , 其實開心了一會 , 可以讓我記起京都很久很舊的景象 , 那就是貼上劇照的地方 … 小學時代就在此看到鹹相 …

    現在已成為一所教會 The Vine Church , http://www.thevine.org.hk .

    裝修不是豪華 … 但外觀完全不同 , 十分現代美觀 , 以萄藤為主要裝飾 … 另有 Pacific Coffee …

    隨著旁邊新迷你豪宅 The Oakhill 落成 , 那地方已變得高檔 … 完全變態 …

  22. 謝謝jimmanhk的介紹,看有關照片,建築物外部裝飾,確予人煥然一新的感覺。


Leave a comment

Create a free website or blog at WordPress.com.
Entries and comments fee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