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嘉禾戲院一瞥

2009/09/25 at 3:23 am | Posted in 香港戲院/九龍 | 2 Comments

GHtheatre
↑於1977年落成的嘉禾戲院外觀圖,摘自開幕當天柯達公司在報章刊出的廣告。

  日本朋友學芸員K在他的網站載錄了一段舊片,名為《Bruce Lee~8》,那大概是一個日本當地的電視節目,由於不懂得日文,樣樣得個估字,開首見到許冠文出席一個電視節目,還有鄒文懷,亦有電影片段(是《半斤八兩》嗎?),許冠文香腸作雙折棍,大概解說李小龍的影響力!

  看得懂的,就是「《死亡遊戲》之攝影師西本正(賀蘭山)氏」這幾隻漢字,賀蘭山氏帶同主持夜訪上映該片的嘉禾戲院,學芸員K特別提醒,這段片有1978年嘉禾戲院的面貌,不獨外觀,尚有票房,以及放置劇照的大堂,還有一點當時觀眾訪問。

  有興趣觀眾,可看有關片段按此

范文照設計的豪華戲院

2009/09/18 at 2:20 am | Posted in 香港戲院/港島 | 8 Comments

Hoover_1
↑摘自公共圖書館電子資源的圖片。《建聞築蹟》一書附有手繪圖,其說明指出建築物結合戲院和公寓,設計上甚具體積感,大小高低比例分明。

  吳啟聰、朱卓雄撰寫的《建聞築蹟:香港第一代華人建築師的故事》,合共介紹了八組建築師(提及共11位建築師),部份建築師也曾參與戲院的設計,包括范文照(Rober Fan)設計的銅鑼灣豪華戲院、觀塘銀都戲院;朱彬(Chu Pin)設計的陸海通大廈(皇后戲院);周李建築工程師事務所(周耀年 Chau Iu Nin及李禮之 Richard Lee)設計的銅鑼灣京華戲院;阮達祖(Yuet Tat Cho)設計的灣仔東城戲院。

  關於銅鑼灣豪華戲院,書中介紹為范文照後期作品中最著名的一項,結合公寓和戲院,該幢建築物佔地約18,000平方呎,「豪華戲院和其他傳統戲院不同,在首層它設有一個開闊壯觀的門廳與前庭,成為進入戲院前的等候空間」,「在戲院內部,最令人難忘的,便是由大堂經大型花崗岩弧線樓梯通往觀眾廳的空間感覺」。

  作者指出了該戲院設計上的整體成就:「戲院是建築物的主體部份,其簡潔的線條、清晰的體積,強烈地表達著『現代主義』的建築思想。」同時,它屬於具備多功能用途的戲院建築物,作者認為正好回應了當時香港社會對物質生活的需求,它更具有先驅的意思,具備綜合功能的建築物隨後陸續出現。今天,只能從舊照片看到豪華戲院的外觀,作者亦不免流露可惜,從而突顯了豪華戲院在設計上的成就:「可惜的是,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期,豪華戲院與公寓被拆除,一幢香港『現代主義』經典從此消失。」

銅鑼灣樂聲與豪華戲院

2009/09/10 at 1:52 pm | Posted in 香港戲院/港島 | 18 Comments

Roxy
↑摘自《香港年報1968》,左方為銅鑼灣樂聲戲院,右為豪華戲院。估計攝於1966年9月下旬。

  望到書架上一列陳舊的《香港年報》,想起家中曾有過一冊1977年的,指頭走過1970年代,再往前行,隨意拿起一冊1968年的,竟看到幾幀介紹邵氏影城的彩照,再往前翻,就有這一張,怡和街、糖街和邊寧頓街交界的一景,馬路那邊是樂聲戲院,這邊則是豪華戲院。

  從照片兩院上映的電影估計,照片拍攝於1966年9月底,這期間,樂聲、新聲(尖沙咀)和國華(紅磡)聯線放映《追》(The Chase),由馬龍白蘭度、珍芳達、顏芝迪堅遜、羅拔烈褔等演出,而對街的豪華,則聯同旺角的新華,聯映《烏龍王大閙香港》(Chinese Adventures in China),由尚保羅貝蒙多和烏蘇拉安德絲合演,屬於中秋檔大片。

  豪華戲院現址為百利保廣場,樂聲戲院原址則為樂聲大廈。除了照片,從沒有望過樂聲戲院原貌,對於樂聲大廈,印象就只有中國國貨、功德林。

  假如站在同一位置拍攝,入鏡的自然是那道把幾個街口連接起來的環狀天橋。這座天橋已在該處矗立了快25年了,1985年8月24日《明報》便有圖文介紹這新落成的天橋,稱為「香港第一座環形天橋」,現在天橋上掛了一列「老照片」,懷緬舊事,戲院事件自然從缺,大概是未夠老吧!

others 264
↑同一位置,攝於2009年9月上旬。

戲院偷錄《陰陽錯》

2009/09/04 at 4:20 pm | Posted in 電影海報, 澳門戲院 | 6 Comments

YinYang_P←原裝無望,唯有剪雜誌廣告保留。

  除了《山中傳奇》,當年澳門麗都戲院張貼起《陰陽錯》的海報,我亦給迷著了。

  《陰陽錯》乃新藝城1983年的聖誕鉅獻,麗都戲院向提督馬路置有一列長長的玻璃門,每一道都張貼一幀海報作宣傳,《陰陽錯》當年便鋪天蓋地的貼到滿,心下不免恨恨,明知這些海報過後便撕毀棄掉,但沒有任何渠道取得一幀,空有喜愛。

  粵語電影經過1970年代的衰微期,踏入1980年代漸見起色,尤以新藝城的喜劇取得驕人成績。由許氏兄弟到新藝城的喜劇,貫徹喜劇的趣味,都愛用漫畫式海報,以誇張卻傳神的手法,把戲中人物組織到海報上,悅目歡樂,印象中,新藝城早在《滑稽時代》、《歡樂新仙窩》,已採用這種手法製作海報,其後陳勳奇的永佳公司,出品的電影亦多襲用此手法。根據盧子英的《香港電影海報選錄》一書介紹,這批海報不少出自阮大勇的手筆,水準甚高。

  縱然算不上喜愛新藝城的出品,但他們的電影海報卻長久以來都是心頭愛,除了喜劇,即使驚慄如《再生人》,文藝如《搭錯車》,奇情喜劇《陰陽錯》,都用上繪畫的海報。《陰陽錯》不是漫畫手法,以極外行的眼睛看,帶有木筆素描的筆觸,這亦是我喜愛它的原因,描畫準確,造像栩栩如生,圖像佈局亦脗合影片內容,猶幸它彰顯淒美,捨去道士捉妖的內容。

  那次和同學去看的,後來和鄰座的N君提起,原來他愛煞了此片,竟看了四遍,想不到竟有如此吸引力,N君更達到著魔的程度,他告訴我在戲院把聲音收錄下來,翌日更帶來他的手提卡式機,播了一小段給我聽,正是開場的跳舞場面。尚未有家庭影院這回事,決意要擁有整部電影,他只能偷偷的把這部小巧的(以當年尺度)手提卡式機運入戲院,那時還未有盜錄電影事件,亦知此乃違規行為,但佔有慾讓人越軌。

  當年《陰陽錯》吸引我的,其實是它的特技,包括在大廈外游走的鏡頭運動,那是結合模形製作,而人物撞破玻璃窗手挽手的凌空浮到建築物外,也很精彩。

Create a free website or blog at WordPress.com.
Entries and comments fee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