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電影:昨天今天明天

2024/04/30 at 1:00 am | Posted in 特別放映, 香港戲院/港島 | 8 Comments

  經濟環境正值調整期,有謂北上觀影趨勢影響本地放映業,若屬實,真無話可說。銅鑼灣的總統戲院結束,原翡翠、明珠Cinema City也告別,將成為影藝戲院JP。遠在新界隱居,對鬧市戲院的起落我只能聽說。

  日前偶然進市,途經時代廣場外圍休憩地,見「剪接:螢幕後的魔法」 (左圖)戶外展覽,剎那間「編輯」職業病發。繼之看到其他裝置,病發持續,湧出問號。

  香港電影剪輯協會舉辦的這項活動很有意思。常見影迷於每年初自選最佳影片,甚至包含最佳攝影、最佳剪接等。自己乃尋常過尋常的看客,如此專業的崗位,實不懂衡量。剪接,乃電影中創作一環,每格影像的結合絕非1+1=2,所謂蒙太奇,組合有別,帶動的想像、理解殊異。專業組織藉展覽向公眾介紹,是有益的。

  「編輯」職業病發,屬個人問題。第一眼見名稱中「螢幕」一詞,心想:不是「銀幕」嗎?相對於電影以投映呈現,電視的顯像模式有異,電視才用「螢幕」 (熒幕)。隨後,見多個展品用上菲林片作裝飾,介紹「調色」的裝置便以菲林架粉飾。菲林已成往事,但「菲林片」依然是相當標誌性的符號,與電影有關的標誌或圖像設計,繼續請它做代表。

  我非影業人員,從未目擊剪接師作業,但「剪」、「接」二字,與菲林片在儀器上真實的被裁剪、被黏貼,意像吻合。想到影像載體的今昔轉變,回到前文「銀幕」、「螢幕」的區分,原來誤在自己,大會選用「螢幕」有其道理。無論昔或今,剪接師在機器前整合影像,看的都是顯示屏,用「螢幕」是合適的。何況今天電影影像的展示平台,螢幕佔的比例不算少,即便手機那片也算是螢幕吧!

  糊裏糊塗聯想,世界轉又轉!裝設銀幕的戲院,無可避免朝小眾方向走,還因為那一點情感因素,戲院尚有些許空間延存。於裝置了銀幕的空間,菲林依然被召喚。早前聽年輕人分享,對觀看由菲林投映的電影感興趣,若有菲林拷貝版本,他樂於選看。自己已成往事,且是冷漠的人,無論戲院、菲林的留與去,無動於衷,有則看之,無則接受——作為尋常過尋常的觀眾。

Blog at WordPress.com.
Entries and comments fee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