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屍錯摸:這一年與那些年

2023/04/29 at 6:26 am | Posted in 特別放映, 香港戲院/港島 | 2 Comments

  日前,在屯門區內戲院看早上十時許場次,票價50元。同日聞聽4月29日全港戲院日消息,既是獨自出行,沒條件抱擁熱鬧與開心,還是遠觀,不礙着人家的位置。這兩天見報導力斥排長龍,多少屬意料之內吧!還有黃牛飛,翌日已轉回正價,真會有人買黃牛?

  這天看了《死屍死時四十四》。我於27年前修讀普通話課程,這麼一句話必然要讀好,換了兩粒字,頗有趣,倒沒試用普通話讀,海報內人物的宮庭造型不失幽默,遂導引入場。看罷,院內反應不錯,自己倒說不上開懷大笑(個人問題),總歸輕輕鬆鬆。那屋苑名稱「食」藝人名字,則覺「多咗」,有爛gag感覺,屋苑的外文名稱卻沒採用現時流行的歐式腔調。

↑如此處境喜劇,細節設計仍非巧妙。如隨票贈送宣傳品強調「香港人的喜劇」,焦點還在於引起本地觀眾共鳴。供樓苦主百態不在話下,還有反覆提到一報警就玩完,或大呼「係男屍」,都足夠聳動。雖屬鬧喜劇,胡鬧處也有個譜尺,還點染父母子女老老嫩嫩的溫情筆觸。

  初聞影片故事,驟覺是否取材外地作品?無意指影片抄橋甚麼,畢竟「移屍」黑色喜劇,未至於類型,也屬常見題材,在乎框架內玩出甚麼花款。若問似哪一部?霎時又答不上,頃間浮現《入錯棺材死錯人》(The Wrong Box, 1966),又不太接近。想了想,有這麼一部老電影,片我沒看過,只讀過介紹。

←1947年美國片Out of the Blue,於1949年2月17日在利舞台放映,譯名為《畫院春濃》。無論本地宣傳或原裝海報,焦點都落在活色生香的美人圖,片中應有若干女郎當畫院模特兒的性感場面。查看故事,主情節就是比鄰兩家人,把「屍體」移來移去,引發連篇笑話。

  按故事簡介,主持畫院的畫家飼養了一頭狗,鄰居夫婦不滿,更向法院提出訴訟。夫婦中的夫畏妻,趁太太外遊,到酒吧招惹了艷女郎回家,對方易請難送,更在他家醉酒觸發心臟病,懼內夫誤以為她身亡,把「屍體」移到畫家鄰居的陽居。

  隨後艷女甦醒,畫家與她合謀,指控鄰戶懼內夫殺人,要脅他收回訴訟。畫家弄來內藏木頭人型的棺材,與懼內夫前往埋屍。懼內夫回家後,驚見艷女竟活生生在畫院出現。那邊廂,艷女又在畫院醉酒暈倒,畫家誤以為她身亡,慌忙把「屍體」移回懼內夫家陽台。懼內夫發現時,其妻正要折返家門……

  按故事所見,艷女醉酒被誤作身亡,屬於連續爆笑點,接連出現三次,沿着這主線,帶出夫婦倆,以及畫家和女朋友,兩組男女的淘氣關係。影片並非名片,查看網絡亦未見全片。這些黑白老電影有不少富趣味之選,惜接觸不到TCM那類頻道,話說回來,那些年通過有線電線連繫上TCM,亦看得不多。

舞伎家.料理人.松坂慶子

2023/04/21 at 11:43 am | Posted in 特別放映, 香港戲院/新界, 香港戲院/港島, 香港戲院/九龍 | 2 Comments

  讀2023年康城影展公布的競賽片名單,部分導演可謂必然入選,如Nanni Moretti,還有去年獲獎者是枝裕和,新作《怪物》(Monster),單看片名就有點膩味,暫且觀望。負責影片音樂的是坂本龍一,這兒提起,實屬巧合。剛剛看畢由枝裕和統籌的《舞伎家的料理人》(2023),他同時出任編、導。

  看劇前沒細考背景資料,見創作人名字便直進觀賞,看畢首集,讀末尾黑底白字的職演員名單。日本影視作品把前輩級演員作寛行距處理,佔近整個畫面的若干名字有「松坂慶子」、「常盤貴子」。剎那間訝異,是哪兩個角色?不旋踵意會是舞伎家的兩位話事人,常盤貴子是嬸嬸,而松坂慶子是婆婆,此語並無貶意,指出他倆飾演分屬兩個輩份的長者。

  點算年齡亦實在差不多了。純然我少見多怪,才有上述剎那的詫異。常盤貴子的戲我看得不多,松坂慶子稍多一點,但幾近全屬當年作品。約兩年前接連看了她於八、九十年代客串演出的「寅次郎男人之苦」系列,第27集《寅次郎浪花之戀》(右圖,1981,無巧不成話,片中她演入世未深的藝妓少艾,清麗可人。對演員最新的印象就是這張年輕的臉,霎時跳到電視劇的七旬婆婆,那落差瞬間未調整過來。若以長者計,尚算優雅,除體態無可避免發胖。

  留意到松坂慶子的演出,若論在戲院銀幕觀看的,有1984年的《情義兩心知》,個人絕對後知後覺,乃七、八年前在放映專題看的。影片原稱《蒲田行進曲》,一目了然,關於「蒲田」片廠的故事,帶點荒誕味道。戲畢傳來中村雅俊唱的主題曲《戀人も濡れる街角》,往憶全部回來,當然,腦袋自動轉譯為鍾鎮濤粵語版的歌詞。

↑關於松坂慶子,不少觀眾會想起《火宅之人》。影片於1986年11月6日在安樂院線(利舞台、華盛頓、京華、銀星、UA6)上映,我迄今仍未曾欣賞。印象中第一次在銀幕看她演出,遲至1992年9月18日公映的《秘密戀人》(Good-bye Mama),同樣在安樂的戲院——新華、普慶(2),這一回我選了後者。

  再往前推,如上圖指出,就是1992年的《秘密戀人》。三十年前看的戲,內容已很模糊,英文戲名「Good-bye Mama」帶來提示,主線是松坂慶子與一小孩子的相處關係。片中她是成熟的職業女性,風韻猶存。以往看的影片,不少已全部遺忘內容,僅有一些入心的細節留下,這一套就有。片中松坂慶子病倒,小孩子為她煮了粥,最後加入生雞蛋拌勻,再撒下切碎的紫菜絲,這一幕清楚記得。看來我還是要遠離戲院,多煮點東西吃吧!當然,戲迷做不成,「料理人」更是笑話,自煮自吃而已。

淺記那些年燃燒的……坂本

2023/04/11 at 1:52 pm | Posted in 電影音樂, 光影絮言 | 6 Comments

  瞥見網絡信息標題,指電影音樂人坂本龍一離世。略覺標題把他的專業範圍收得太窄,大概剛收到信息,草草起題,未及潤飾。當然,自己是音樂盲,沒資格說這些;又一回,不懂也寫,抵着失禮窘態下筆。

  對坂本龍一的音樂,我是很狹窄地還是接收自電影。稍意外的是,現時仍保留了兩張屬於他的非原聲唱片。我仍有印象,兩碟是那些年「KPS金獅影視」大搞「燃燒」套票時購入的。當時我只有很少套票,毋須急急燒掉,想找點有意思的,故不時到該店看望,目標在唱片而非影碟。有一回見到坂本龍一相對新的作品「1996/Ryuichi Sakamoto」,便選上了。在哪店買?已忘,只記得曾在新港中心店推介友人試聽,惜對方覺得轉了鋼琴演奏,味道不對。

→還是因為電影,選購「1996/Ryuichi Sakamoto」。全碟16首作品,七首來自坂本為電影寫的音樂。作品經全新編曲,帶出古典音樂情韻,由坂本演奏的鋼琴引帶,結合大提琴及小提琴,樂音相當優雅攝心。有別於我朋友的感覺,我很喜歡這個處理。

  那些電影音樂的旋律都聽得耳熟,換了另一種氛圍,掀動滲入心脾的觸感。也許自己一廂情願老往傷感那方向鑽,以這樣鋼琴三重奏的模式,尤顯動人。唱片收入兩首新曲,第一首名為〈A Day a Gorilla Gives a Banana〉,我不清楚背後的故事,但幽幽的樂韻縈繞,教人浮想聯翩,我不時想起那張Jane Goodall的照片,她垂首觸碰黑猩猩舉起的手。

←選購上碟的同時,亦購入坂本1991年出版的「ryuichi sakamoto heartbeat」。沒有細探這是否他主打的音樂風格,此碟樂曲滿溢電子色彩,以電子合成器營造躍動的節奏,聽得人手舞足蹈。

  全碟12首作品,沒明顯的與電影扣連,但又實在有所扣連。第七首〈nuages〉,標示取材自傳統歌曲,那「傳統」,大概是非洲部落音樂,這一段樂曲亦出現在《情陷撒哈拉》(The Sheltering Sky, 1990)。至於第六首〈song lines〉,一段優美的樂曲,亦是《情迷高踭鞋》(High Heels, 1991)的音樂主調。

→查看舊東西,最早購入的坂本唱片,應該是這張《情陷撒哈拉》原聲碟,當年還把設計得挺工整的報章廣告剪存至今。此間細看,影片由松竹(香港)有限公司及佳諾國際有限公司發行,排在安樂院線公映,包括利舞台、旺角百老匯、京華、UA黃埔,我則在海城看的。

  戲並不太喜歡,但音樂倒是相當扣人。今天回首坂本的電影音樂,必然談論「快樂聖誕」與「末代皇帝」,但《情陷撒哈拉》的音樂卻長留我心。《情》的主題音樂滿溢傷感氣氛,單純聆聽樂曲,已感受到那肝腸寸斷的死別離愁,即使未看影片,已遙遙體會箇中情調。那些年的電視劇,亦大幅採用作配樂,帶動情緒,記憶中在亞視的《暴雨燃燒》見過。大碟樂曲按情節鋪排,還穿插三十年代的法國爵士老調,以及非洲部落的唱段,作為獨立唱片聆聽,相當多元化。

Blog at WordPress.com.
Entries and comments fee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