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泰戲院東主選映蘇聯片

2021/09/27 at 6:42 am | Posted in 香港戲院/港島 | 6 Comments

  好奇灣仔國泰戲何時開始放映蘇聯片。惟時間所限,只能粗疏搜尋,見1949年2月初其以12時半廉價場形式放映蘇聯體育短片《人類的奇蹟》,同年3月10日「全港首映」配國語的《西伯利亞史詩》(廣告載英文譯名為The Story of Siberian Land, 1948),每天僅5時30分放映一場俄語版,附中英文字幕。

↑1954年12月14日,國泰、景星九時半優先場聯映內地彩色片《梁山伯與祝英台》,翌日正式公映。圖攝於該片映至107天,國泰仍現觀影人潮。(摘自《墾光拓影》)

  許敦樂著《墾光拓影》指南方影業自1947年參與蘇聯片發行,1950年公司正式成立後便全面接手這工作,惜尋找戲院艱困,只有國泰。他憶述該院「設備較陳舊,所以很難排到賣座的西片,受盡荷里活電影公司的冷待,因此便搶先排映蘇聯電影。」並讚賞該院老闆「眼光獨到」。

  據1968年2月號《香港影畫》資料,國泰院主為邵柏年。陳維甯曾在網誌撰文,指他參加學校舞蹈組,「認識國泰戲院的『老闆仔』,老闆之子是也!他叫邵元亷,他告訴我:國泰戲院專門放映愛國電影,那時有位泰莎芭蕾舞教師與其母親,從蘇聯輾轉來到香港,帶了幾套蘇聯片,來找他父親來買其影片放映,她們很快更成為老闆邵柏年的好朋友。

  邵柏年有四位公子,除元廉,餘為元禮、元節及元信,曾任港九戲院同業商會理監事公職,主責財務;同時涉足影圈,五十年代末與導演李化合組峨嵋影業公司,主力攝製武打片,化名「聞武」任監製,並於六十年代末擔任香港電影製片商會監事長。

  國泰戲院的管理層還包括邵柏年的堂兄邵介人。邵介人於1969年11月辭世,報章報導介紹他「為國泰戲院東主,環球戲院董事長,東城娛樂公司董事長,光明娛樂公司董事」。他也涉足電影製作,目前較常找到的資料,顯示他曾擔任粵語片的製作崗位,包括《四大天王》(1948,監製)及《蕭月白》(1949,製片)。

  早於戰前邵介人已是影圈中人。1942年5月11日《華僑日報》刊載由他以「香港中泰影業貿易公司董事長及債權人」身份發出的啟事,指該公司經股東大會議決結束,個別影片的版權及底片撥歸他。中泰屬戰前較具規模的影片發行公司,經理(當時用此字眼)過不少影片,包括薛覺先主演的時裝喜劇《姑緣嫂劫》(1939)、《銀燈照玉人》(1940)。

↑1955年10月1日國泰刊出祝國慶的放映廣告,除敬告即日放映《中國武術大觀》,下方羅列的新片預告中,《冷暖情心》(Heart of Stone, 1950)屬東德電影,而《血淚冤仇》(估計是Warsaw First Performance,1951, 導演Jan Rybkowski)則是波蘭的製作。

1939:港、新國泰戲院開幕

2021/09/17 at 3:08 am | Posted in 香港戲院/港島, 外地戲院 | 5 Comments

  前文提及新加坡國泰戲院的一麟半爪,翻舊材料時,赫見1949年9月18日該院刊於《南洋商報》的廣告(下右),上載「慶祝十週年紀念」字樣,並借慶祝之名推出幾部新片。廣告亦標示:「一九三九年十月三日開幕,一九四九年誕生十年」,教我好奇,於是往前追溯。

←查看開幕前後的報章,沒有多少詳細介紹。圖左:1939年10月3日《南洋商報》的廣告指該建築乃「二百萬大樓,千萬人渴望參觀」,戲院已「裝置完善冷氣」。開幕當天只於9時15分放映一場《四壯士》(The Four Feathers,1939,港譯《荒漠喋血記》),翌日則放映三場。

  據知大樓亦為國泰機構的總部。該機構於五十年代中在港發展「國際電影懋業有限公司」(電懋),成為炙手可熱、獲影迷擁戴的片廠品牌,星光閃亮。

  「國泰」是一個廣泛被應用的機構名稱。以戲院論,新加坡有,上海有,台北亦有,甚至韶關也有,當然香港亦有一家,且和星洲同年開幕,時間略早了半年。

  童年時偶爾隨家人來香港短遊,1983年復活假曾在國泰戲院觀看《我愛夜來香》。當時年紀小,但亦不覺得這家戲院宏偉,不僅破,且環境佈局也實在簡陋。或者受制於有限的面積,它只有細小的大堂,一牆之隔便是放映廳,立於中間進場入口,遮光絨簾掩揚間,可窺內裏情況。昂首觀望樓座外圍的欄河,赫見職員憑欄鳥瞰大堂。

  位於灣仔道的國泰,於1939年2月14日開幕。開幕前一夜安排了九時半場招待友好及報界,選映西片《得意洋洋》(Battle of Broadway, 1938),報載有千餘觀眾出席。可惜關於戲院的背景,介紹不多。《香港孖剌沙西報》(Hong Kong Daily Press)分別於2月14及15日刊出小許報導,並附照片。內容不外溢美一番,就其建築、裝潢,有點滴嘉許之詞,諸如建築現代化,內裏飾以低調、諧和的顏色,簡約的裝飾效果出眾。當然,聲光優良、座位舒服不在話下。無疑似是禮貌式的評說,但回到三十代,也許亦非全屬恭維話。報導指戲院由Messrs. Palmer and Turner(巴馬丹拿)設計。

右圖左:1939年1月29日《工商晚報》的預告開幕廣告,聚焦建築,自稱:「崇樓傑閣 畫棟雕梁」、「集歐美最新型建築之大成」「經營兩載」。為開幕翌日的廣告,載開幕影片座價:二角、三角、五角、七角及一元。西報還多列出一項:「Servicemen: 40 cts. to Circle and Stalls」(樓座及堂座的軍人票售4角)。

1979年旺角新華結業變商場

2021/09/01 at 4:13 am | Posted in 香港戲院/九龍 | 18 Comments

  早前貼出旺角新華戲院的舊照,提及數年前已在本誌淺談該院,日前在該舊貼收到一則留言。對網友的留言賜正,我是珍惜的。該網友表示曾在新華看過好些電影,而「最後是一套85年4月播映的《慾奴》,一部由嘉芙蓮端納主演的心理片……可見79年這院未拆,只是網上有篇文章這様寫大家跟著錯。

  獲過來人分享親身經驗,最是難得。自己是這城內最無資格寫本地戲院的人,這陣子再掀「土生土長」之說,我卻是移民,成年後才移居此地,沒本地成長經驗,寫舊事不免如履薄冰。源於時有出錯,對各方指正,既感謝,也戰戰兢兢,每當入目,「個心都離一離」。對上述網友指正,我卻困惑,繼而找了找資料,於是多寫一點。

←網友指戲院「79年已卸」之說,乃大家跟網上文章之誤而人云亦云。實不盡然。無疑,究竟是哪年哪月推土機把新華的第一塊磚推下,較難定斷,但戲院於1979年結業是頗肯定的。(左圖)1979年2月16日報章戲院聯合廣告中,「新華‧東方‧新聲」欄中,新華留下啟事:「本院定十六日停業拆卸改建,本片放映至今日止,希維垂注」。當中見標註「新華午夜場:鶴形刁手螳螂腿」,那就是該院的最後一場電影。

  11個月後,1980年1月14日《華僑日報》刊報導〈旺角中心商場即將推出發售〉,指該商場「位於旺角交通要衝……即昔日邵氏大廈及新華戲院舊址」,並指其「佔地達二萬三千平方呎,高層闢為高級寫字樓,早已搶購一空」,即將發售的乃地庫至四樓的商場。 至同年11月11日,報章刊出〈旺角中心商場第一座/座落地王將全部售罄〉報導

  可見該商場於1980年初已落成,那麼新華戲院於1979年拆卸是合理的。戲院所在的位置,後來成為大華國貨,於1982年6月28日開幕。這點我倒有些許經歷,有段時間家父在旺角居住,我們從澳門過來,與他在區內遊走,大華、中僑國貨都屬駐足點。

→網友談到《慾奴》(Crimes of Passion, 1984),早前寫簡羅素(Ken Russell)也提及。網友記憶準確,影片於1985年4月26日至5月1日公映,洲立發行,於京都、凱聲、華聲、元朗同樂聯映。廣告雖大賣情慾,指「禁片大師堅羅素挑逗人性內心犯罪的禁忌」,但賣座不佳,放映六天收224,221港元。

  再次感謝網友留言分享,讓我再找找看,又認識多一點,於此僅作分享而已。

Create a free website or blog at WordPress.com.
Entries and comments fee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