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大聯映《雨月物語》

2020/07/01 at 2:36 am | Posted in 香港戲院/港島, 香港戲院/九龍 | Leave a comment

←1955年3月9日《雨月物語》最後一天放映,前後公映了四天。

__對於溝口健二導演的《雨月物語》,最早於八十年代隨閱讀李幼新編著的《坎城/威尼斯影展》而了解一二。該書內容詳實,洋洋灑灑,作為門外漢,讀後何止上了一課。

__《雨月物語》參與1953年威尼斯影展,成為其中一部獲頒銀獅獎影片。該書談及影片在歐洲獲得正面回響,包括法國新浪潮影評圈的好評。時為五十年代,且不論政治背景,亞洲電影能在國際舞台佔一席也非易事。

__最早有機會看《雨月物語》,是在TVB的深夜時間。猶記在節目表看到深宵「國語長片」時段播放該片,困惑是不是那日本片?姑且錄影下來,果然是,但配了國語的。電視台不知從哪兒找來此拷貝,索性當作「國語片」播映。竟然如此看到《雨》片。

__溝口的影片溢滿詩意,長鏡頭運動優雅漂亮,被比喻如同長卷軸畫。後來在藝術中心看《殘菊物語》,更為喜歡。拷貝雖然頗舊,卻仍難掩其哀怨淒美,別具韻味。

__過去30年,「另類影片」在香港已有眾多渠道進入大眾視線範圍。半世紀以前,機會無疑較稀,但不至於沒有。溝口的《雨月物語》便於1955年3月6日在紐約、大世界聯映。當時紐大尚未組織聯線放映粵語片,仍以放英語電影為主。選映《雨》片,廣告雖提及其靈異色彩,但仍以「藝術成就,登峰造極」為賣點,並申明「榮獲威尼斯第十四屆國際電影比賽,壓倒十六國出品獨取冠軍世界巨片」。

↑詭異淒美的《雨月物語》,曾獲法國《電影筆記》(Cahiers du Cinéma)雜誌
選為1959年最佳電影。

__無疑,上述廣告語與事實有出入。當屆參賽影片來自16國,最終沒有頒發金獅獎,而有六部電影獲銀獅獎,《雨》是其一。在香港公映時,紙媒也有相當的介紹,但一如既往,廣告全沒談及幕後人員,包括導演。最終影片由6日映到9日,前後四天而已。

__看廣告資料,放映的拷貝屬「片上英文字幕‧中文燈片說明」。看來是放映原聲日語的國際版,已配上英文字幕,中文字幕則以插入燈片形式展示,說不定放映的並非購入版權的發行拷貝,或屬租用,不能在片上配字幕。

Create a free website or blog at WordPress.com.
Entries and comments fee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