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聖誕:戲院看梅艷芳

2021/12/25 at 8:57 am | Posted in 香港戲院/新界, 香港戲院/九龍, 澳門戲院 | 2 Comments

  意料以外,數月來竟挺忙碌,沒時間更新內容,不旋踵已到聖誕節。敬祝各位:

  聖誕快樂!新年事事順心!

↑網上找到《神探朱古力》電影廣告雜誌,結尾圖片還貼上了聖誕裝飾。在電視播映電影廣告雜誌亦是那些年的記憶,有段時間英語台也不時播「Making of」(外國影片公司製作),部分我曾錄映收藏,終全埋在霉菌中。

  疫情關係,活動受限,大夥兒「牙痛咁聲」,能出來走動,展露大解放的雀躍。我沒太強烈感覺,原本活動少,與外遊絕緣十多年,一切看來分別不大。這陣子忙,鮮踏足戲院,惟早前也看了《梅艷芳》。回想當年,有過聖誕氣氛不太濃的《聖誕奇遇結良緣》(1985,原非聖誕檔影片)。對應時間,《梅》片屬懷念故人,非聖誕檔影片。前文寫此片時,腦海不期然想:曾在戲院銀幕看過哪些她演出的電影?

  看梅的戲不算多,或因而印象倒深,即便在哪家戲院看亦留腦中。最後期看的,應是《慌心假期》(巴倫紐)、《男人四十》(又一城AMC)。再前一點,《川島芳子》(南華)、《奇蹟》(嘉禾)。前文提到《梅》片重塑華盛頓戲院,這家安樂院線的戲院,主要映西片,與梅的影片連繫不多,我卻湊巧在該院易名嘉禾華盛頓後,看過《何日君再來》。

  最早看的是哪一部?不禁猶疑。一幕幕澳門景象浮現。移居香港首兩年,租住一分租房間,是以磚牆「劏」出來的梗房。節日期間,一家人想聚首數天,卻遭包租堅拒。農曆年一家人只能返澳門過。至於聖誕假、暑假,我也會回澳,和同學舊友一聚,並結伴上戲院。1986年聖誕期間,嘉禾院線的應節片是《神探朱古力》,澳門南灣戲院屬嘉禾院線一員,大家在該院消磨了半天。

  時至今日,對由許冠文壓陣的《神》片印象依稀。猶在腦中的(沒查證資料),包括喬宏飾演許的警隊上司,育有由梅艷芳演的女兒喬嬌嬌,驕縱「巴渣」那類。片中尚有新人周文健,從外國返港發展的大隻男,主攻戅直漢角色。節日看戲是節目,卻沾不到多少聖誕氣氛。

←前些時,朋友傳來當年南灣戲院開業時的報章頭版廣告,他說取自Facebook。南灣屬嘉禾院線一員,中西片都有映。我在南灣看的港產片不少,如許氏兄弟、成龍的戲,以及梅艷芳演的《胭脂扣》。戲院開幕廣告強調其「全澳獨有 60呎〔闊〕銀幕」,當天選映意大利片《大展鴻圖》(Copacabana Palace, 1962)。開業獲業界敬賀,較特別是部分亦刊出負責人名字——電懋影業:俞普慶;明星影片:黃韜;安樂影片:江祖貽;蘭克影片:李雅頓(George Rearden);派拉蒙影片:馬希聖、黃用弧。

在戲院銀幕看艾力保雲電影

2021/10/31 at 1:40 pm | Posted in 香港戲院/新界, 香港戲院/港島, 香港戲院/九龍, 光影絮言 | 2 Comments

  早前讀艾力保雲(Alec Baldwin)拍片時道具槍奪人命的新聞,實訝異。案件內情仍在調查,但當事人親手奪去他人性命,留下一個永恆的結。相關新聞不免淺談藝人背景,收音機報導還說「老牌影星」,霎時我也慣性往己身聯繫,得認是個「老牌觀眾」。

  回想初次看保雲氏演出,是在百樂戲院看的《打工女郎》(Working Girl, 1988)。那時他尚年輕,演繹女主角的「偷食」男友,配角戲份,算是冒起。後來我移居屯門,某夜一家人到巴倫紐戲院中的大院紐約觀看《追擊赤色十月》(The Hunt for Red October, 1990),這時他已晉升男主角,演出Jack Ryan一角。該個由原小說作者Tom Clancy塑造的人物,後來夏理遜福也演過兩遍。

←2012年8月在港公映的《情迷羅馬》(To Rome with Love, 2012),當時還在報章刊登廣告,赫見本地共14院聯映。保雲氏仍被發行商視為本地觀眾「認得」的演員,照片置右下。

  非保雲氏影迷,但有留意其動向,如他與金碧辛嘉(Kim Basinger)的戀情,還有其未到中年已甚發福的體型。看其影片不多,印象中,最後期一部是在旺角百老匯看、他與金姐結緣的《抱得美人歸》(Marrying Man,港公映時的片名為Too Hot to Handle, 1991)。二人後來還合演《亡命鴛鴦》(The Getaway, 1994),成績遠遜森畢京柏(Sam Peckinpah)執導、1972年公映的同名原作(中譯片名《亡命大煞星》)。重拍版的賣點落在他夫婦倆的情慾戲,惟該場戲的安排相當夾硬。戲是看影碟的。

  若說「最後」在戲院觀看,應是近十年他在活地亞倫電影的演出,包括《情迷羅馬》及《情迷藍苿莉》(Blue Jasmine,2013)。往前追溯,還有他首次演活地的戲,在《拾夢情真》(Alice, 1990)飾演影像朦朧的鬼魂,僅一場戲。該片我是在佐敦嘉賓大廈內的長江試片室觀看,意外是影片曾排於屯門新城戲院作二輪放映。

  借保雲氏的影片,回溯這些年曾駐足的幾個港九新界放映點。猶記一位影評於電台節目說,受不了保雲氏的幾兄弟。我也理解的,沒有查證,印象中保雲氏至少有三兄弟亮相幕前。九十年代初,其弟威廉保雲(William Baldwin)獲捧為主角,以不羈形象現身,像《偷窺》(Sliver, 1993,台灣譯為《銀色獵物》,真箇Sliver作Silver)那類演出,確受不了。此片在大華戲院看特別場。

→威廉保雲與仙蒂歌羅馥(Cindy Crawford)亮相1995年7/8月號《Detour》雜誌封面,宣傳新片《對抗性遊戲》(Fair Game, 1995)。男女人物內頁照片分別由Bob Frame及Phillip Dixon操刀,前者還兼任封面攝影,造型陳設,到仙蒂架於額角那副仙奴鑲石太陽眼鏡,盡現庸俗性感。

UA院線:由K11到停業

2021/03/08 at 4:11 am | Posted in 香港戲院/新界, 香港戲院/港島, 香港戲院/九龍 | 11 Comments

←1985年2月13日,UA6刊於報章的開幕廣告。開幕放映了《褔星高照》、《星球戰士》(Dune)、《粉紅色殺人夜》(Body Double)。

  今早七時,收聽電台新聞,聞說UA院線的網頁無法進入。及後我試進,已見上載「告別了,UA戲院!」的啟事,提到「由於疫情及長期的經營壓力」,宣佈於2021年3月8日起全線結業。

  上月,K11 Musea爆發疫情群組,商場短暫休業,其內行將易手的UA戲院亦暫停營業,報導指為「提早關門」。該院開業年許便把經營權出售,已予人營運困難之感,而結業啟事提到「長期的經營壓力」,實際情況不清楚。只是,近年不同院線逐漸向地區推進,相較而言,UA卻顯沉寂。

  UA戲院在香港放映發展無疑佔上一席。1985年在沙田首次引入美國式管理的多映廳戲院UA6,繼於1989年在太古廣場營辦富格調的UA金鐘,兩者皆可說是本地邁向一院多銀幕綜合戲院的里程碑。我在UA觀影的次數不多,至2007年其在屯門開設戲院,才算光顧較頻密,一度更成了會員。勉強說特別的,就是開設了這網誌,嘗試盡量走訪各區戲院,故特意跑到東涌東薈城UA觀影,後獲悉其快要關門,也多跑一回。另外,UA黃埔結束前,以及時代廣場UA搬遷前的最後一天,也特意走訪看電影,以作記錄。

↑翻查舊戲票,原來在UA看過些許電影,歷年戲票式樣亦有轉變:(左上及下)1986年UA6票、1989年UA金鐘開幕首周的票;(中上及下)1991年UA金鐘(UA Queensway)票、2000年UA金鐘(UA Pacific Place)票;(右上及下)1990年UA沙田、UA黃埔。

  1985年2月13日《明報》報導UA6開幕:
  美國娛藝戲院集團及本港美商高立基投資公司各佔一半股份的沙田UA6組合戲院,昨日開幕剪綵,娛藝的總裁羅拔李菲、高立基的老板紀艾華、嘉禾首腦鄒文懷、邵氏高層方逸華等陪同民政司曹廣榮剪綵。……UA6共投資一千二百萬在戲院裝修、器材方面,與地產公司簽約九年,分別租予嘉禾、邵氏各兩間,一間洲立,另一間浮動,春節期間會先聯映《褔星高照》,然後拆綫映《再見七日情》、洲立的映《星球戰士》、浮動的一間則映《木棉袈裟》;羅拔李菲認為,沙田市鎮共有卅多萬人口,單在這裏已有四部電影可供選擇。

  1985年7月11日第166期《電影雙周刊》載〈美式組合戲院在香港〉一文,訪問了娛藝院線有限公司香港區負責人甘莊男(Jack Keenan),當中回應了排片方式,以及全院禁吸煙、不許自攜食物的提問:
  如果某一片商的影片賣座不理想,便可以抽出其中一間戲院,然後安排該公司的舊片作重映。例如,某一院線放映色情片時,UA是不會放映的,會另外安排其他影片,因為在這地區,我們的對象是家庭式的觀眾……
  全院不准吸煙是由於這樣會影響其他不吸煙的觀眾,而且我認為兩三年後,政府便會立例嚴禁在戲院吸煙……我們不希望觀眾帶外來食品入內,一來是避免弄污地方,二來是為了易於控制院內的秩序。(問:曾目擊觀眾因食物問題而與戲院職員爭執。)這位觀眾下次便不應再帶食物入內,如果他堅持的話,我亦不希望他再來,我還有大批觀眾是肯遵守這些規則的。

舊時情:奇斯洛夫斯基十誡

2021/03/03 at 4:15 am | Posted in 特別放映, 香港戲院/新界, 香港戲院/港島, 香港戲院/九龍 | Leave a comment

←前文談九十年代初澳門電視台播放奇斯洛夫斯基的電視片集《十誡》,當時我已居香港,無緣一睹。對奇氏此作,我迂迴曲折地遲至1995年才接近完整的看畢,地點在荃灣大會堂。左為該次「心扉影簡:奇斯洛夫斯基電影選」的節目單張。

  上述放映節目由區域市政局主辦,1995年11月分別在荃灣、屯門兩個地區會堂舉行,近年已少見地區會堂再辦放映活動。查看保留的節目單張,節目由曾永光統籌,放映的均為35米厘拷貝,《十誡》安排在荃灣大會堂文娛廳放映。

  《十誡》於1990年香港國際電影節首度亮相,當時每誡作一場放映,礙於銀根,遂決定選看兩個長版本。惟《情誡》(原第六誡)的票早售罄,《殺誡》(原第五誡)則成功購得加場的票。該場在大會堂劇院放映,觀眾不多,劇情來到青年殺害的士司機,由勒頸到以重物擊殺,歷時甚長,赫見部分觀眾離場。

  1990年10月25日,創造社把該兩長片組成《十誡之情.殺》,發行到影藝戲院公映,我才有機會觀賞《情誡》。

  1995年在荃灣觀看《十誡》的經歷曾在此略談。每兩誡組成一場,頭四場於下班後匆匆前往,幸安然趕及,放映第五場那天是周末,由家門往荃灣,理應更方便、更有把握準時,卻碰上屯門公路大塞車,終錯過第九誡,故上文說「接近完整」。

  該次節目同時安排在屯門大會堂文娛廳放映「藍.白.紅」三部曲。雖是地區放映,亦製作簡明的節目單張,內附文案引述了幾段奇氏的話,像:「在《十誡》我關心人物角色的內在發展多於他們受外界之影響……我把這外存世界拋開,逐漸地我想去看看回到家,關了門,﹝人﹞是怎樣單獨的面對自己。」

  1992年,香港國際電影節放映奇氏的《兩生花》,我便預早訂票。當時任職電視台,晨昏倒顛工作,預購時已盡量選假日場次,惜人算不如天算,那兩星期的周末、日及公眾假期均要上班,平白浪費了戲票。不少朋友漸漸放棄觀看電影節,原因多是避免因公而浪費了預購的戲票,我倒堅持,儘管戲量是少了,而歷年出現浪費的個案實也不算多。

→1992年香港國際電影節因公錯過了四部影片,留下四張未撕票根的戲票。《兩生花》、《不羈的天空》後來在大華戲院觀賞,而《法師寶典》、《愛德華二世》則在KPS金獅影視租影帶看而已。當年的電腦票沒有列印片名,只能手寫下來,以防拿錯票進場。差不多30年前了,那時每票36元。

戲院重開:人日始看賀歲片

2021/02/19 at 3:25 am | Posted in 香港戲院/新界, 香港戲院/九龍 | 9 Comments

↑2月18日,農曆年初七,戲院重開,黃昏七時許走過屯門新墟的兩家戲院,也見若干觀眾購票進場。左至右:巴黎倫敦紐約米蘭戲院、凱都戲院

  去年底疫情再度轉劇,12月2日起戲院暫停營業,一停便兩個半月,至2021年2月18日才重開,是日農曆年初七,又稱「人日」。縱仍沾到農曆年的邊,但黃金檔期已過。由聖誕、新曆新年到農曆新年,一年中最重要的檔期都流走了,損失慘重。重開後公映的電影,大多是順延先前已排映的片,聖誕鉅獻變賀曆猛片,其實今年並沒有所謂的賀歲片。

  農曆年初一下午聽收音機新聞報導,其中一則關於內地電影票房,指截至當天下午一時的場次,估算已錄得約14億元人民幣票房,創新紀錄。不太清楚內地票房的計算模式,姑且勿論,就近年的票房數字,已反映了盛況。隨後報導指截至初六,票房累計已逾78億元人民幣,影業股亦紛紛向好。今年農曆年檔期公映的新片包括《唐人街探案3》、《你好,李煥英》、《刺殺小說家》、《侍神令》、《人潮洶湧》,以及兩部動畫《熊出沒.狂野大陸》、《新神榜:哪吒重生》。從台前幕後所見,以內地影人為主,香港痕跡實早已淡退。

  當本地戲院關門時,周遭出現若干相關事件,像原由UA營運、位於尖沙咀K11 MUSEA商場的K11 Art House戲院,將於3月起轉由MCL院線經營,據報該院線亦將於2023年起經營同位於尖沙咀商場The One內、現由百老匯院線經營的戲院。拉闊一點,年度金球獎在影片寥落的年頭,仍公布提名名單,把主要在線上放映的電影也一併納入候選,由Netflix投資的製作獲得相當的提名,包括本站早前淺談過的《Mank》。

  另外,2月18日這天,位於堅尼地城吉席街的Golden Scene Cinema(高先戲院)亦開幕了。以上草草數筆記下期間二三事,僅為個人筆記。

  戲院重開,大家再進戲院的意欲如何?昨天黃昏走過屯門新墟,見兩家戲院都有好些觀眾進場欣賞,個別一家以$40作招徠。礙於戲碼的引力有限,我沒有立刻進場,卻仍預購了票,選看舊片一齣,並發現百老匯院線正場提供會員半價優惠,毋須$50便能看片一齣,也很吸引。既談戲院,亦脆弱地搖旗吶喊,着你也入戲院看電影。

走過20 踏進21

2021/01/08 at 1:26 am | Posted in 香港戲院/新界, 香港戲院/九龍, 光影絮言 | 4 Comments

  2021年過去了幾天,城市仍陷疫情困局。過去一年,立身這迷霧中,雖則本身的變化不太大,卻仍不免惘然困惑。無疑,原本的生活已不踏實,亦沒有時人所說追夢甚麼的,但因某些慣性中止了,步調有點亂。

  慣性之一,是上戲院。無意誇張地把這回事列入生活要項,但畢竟久不久便進場,也算習慣。今年上戲院的次數屈指可算,想到「開年」文字,就來個12345點算點算:

1)雖不太喜歡《美麗有罪》(American Beauty),但對《Road to Perdition》(抗拒譯名:末路驕陽)有好感,一直留意Sam Mendes的導作,年初聞說其新作《1917:逆戰救兵》推出,且一鏡到底,我特意跑到海運戲院觀賞。顯然它非「一鏡」,劇情發展至中段,主角意外暈倒,醒來後,時間已由黃昏轉至深夜,那是個轉接位,把故事的時間間隙跳動了一下。有限的時空內,營造出兩個少年角色的個性、背景,側映戰爭傷痕,製作細緻認真。1月10日入場觀影,開畫翌日,意外觀眾寥寥,好幾次到海運都遇這情況(或因日場)。

2)3月4日看《隱形客》(The Invisible Man),猶記當時疫情波濤已翻,仍以身犯「險」進戲院,圖近便就在屯門的凱都觀看。把舊酒注入新瓶,影片玩出花款,未至於處處嚇你一驚,仍富趣味。這部小製作趕及疫災前段上畫,頓成賣座冠軍。對演員感陌生。女主角Elisabeth Moss,雖則稍有留意連續劇《The Handmaid’s Tale》,一下子仍認不出她。之後看《方寸見人心》(The Square),她也有演出。《方》片從微細關係帶出張力,領觀眾隨主角捲進漩渦;縱明白要講道理,但個別場面仍覺「多咗」,如行為藝術家大鬧會場。

3)山田洋次的「男人之苦」系列一直未細看,年中第50部紀念作《寅次郎返嚟啦!》公映,才毅然回看系列48集(第49集為特別篇)。橫跨四個十年的作品,大多可觀,尤愛那笑中有淚的情懷,看罷餘韻繞心。《寅》片開畫時,正值那波疫情暫退,(左)5月13日來到電影中心,才知下午一時半才營業,不旋踵已出現一條小小的等候進院隊伍。進場後赫見觀眾比想像多。此間戲院仍休業,一年來斷續關門,悽涼。

4)嘉禾院線位於屯門的StagE於2018年7月啟業,一直沒臨場。多少因疫情,看電影也選附近的戲院。《天能》(The Tenet)是小數抵着疫情毅然上畫的大製作,我亦持續看該導演的戲,遂於9月16日進StagE捧場。導演風格依然,構造自成一格的時空框架,衍生異常的故事。這回在線性時序入手,同一空間弄出順、逆兩個時間座標,你來我往,錯綜複雜。對那些場面我很努力去理解,仍不免糾纏,但戲還是引人追看的。

5)看《隱形客》時,凱都戲院把這「防疫措施」短箋釘在戲票:「所有進入戲院範圍的觀眾必須戴口罩,量度體溫及確認沒戴家居隔離人士手帶,影院內不得飲食。」2020年的一頁紀錄。

停逾月,戲院疫境重開

2020/09/01 at 3:07 pm | Posted in 香港戲院/新界, 香港戲院/港島, 香港戲院/九龍 | 2 Comments

←戲院再啟業,在屯門的戲院選看了第一場電影,觀眾不多,甫進院便見銀幕亮出一組防疫提示。

__新冠肺炎疫情反覆,戲院業界於7月15日(星期三)再度暫停營業,一停竟是月餘,及至上周五,即8月27日才再開。暫別的時間不短,尤其此間鼓勵「在家」,網上樂子眾多,看電影這「傳統」娛樂早受潮流衝繫,漫長的暫停,這消遣項目可能從生活模式中淡出,慣性動作轉變,對業界的長遠影響暫難估量。

__雖鍾愛進戲院看電影,卻非要第一時間撲進場,但停業前想過看韓片《屍殺半島》,見早上場次價廉,才因利成便走到屯門的戲院StagE觀看重開後的首場電影。七月初曾看預告片,直覺不會是精彩作品,果真如是,營造如「Mad Max」影片的氛圍,惟人物模糊,趣味欠奉,更少了首集在類型框架另闢新局的驚喜。

__首次進StagE,選看的四號院,也是過去UA屯門年代最常進的一院,內裏變化不大,座位理應減少了,因為換上大型沙化。這次坐於偏側位置,赫見銀幕呈現頗凌厲的弧度。有報導指觀眾對戲院重開表現熱切,惟我看的這個第一場,購票時僅有一位售票員,現出一條微弱人龍,不旋踵已消散。場內看客有限,無疑《屍》的場數非常密,且當天非假期。

__沒能力做重開報導,這貼僅記屯門某一院早上某一剎情況,為這次漫長的暫停備註,如此一個悄靜的暑期黃金檔。7月31日讀報見一則消息:「香港戲院商會發公開信,戲院未能正常運作,處於零收入狀態,無法交租金及營運,懇請各業主於戲院最困難時期取消底租,改為實行按租戶營業額收取提成租金……」,之後亦見個別商場戲院遭業主催繳租金,商會的崔顯威先生亦直言零收入,如何有能力繳租。

↑中午離開時,戲院售票大堂亦算不上熱鬧。

趕不及看「寅次郎返嚟啦!」

2020/04/04 at 6:40 am | Posted in 香港戲院/新界, 香港戲院/九龍 | 6 Comments

←3月28日下午,屯門英皇戲院擺放的廣告板。

__早前見百老匯院線給山田洋次新作《男人之苦~寅次郎返嚟啦》排映了周末日優先場,一度想欣賞。從未網上購票,仍然親身上陣,惟多天沒跨區活動,一直沒購票。因隔行售票,座位減半,不旋踵見已近滿,遂打消念頭。印象中,優先場設於5:30,不知是否取消了。

__日前乘戲院關門前在屯門區走一回,意外見英皇戲院擺放該片的廣告板,並提供宣傳單張,信手拿來一看,喜見摺頁內是「男人之苦」系列49齣影片的海報一覽,縱是郵票般的小圖,一眼到底,走過半世紀,挺有趣的。

__對「男人之苦」系列是陌生的。最早的印象來自1980年11月11日公映的《男人四十戇居居》,因片名特別,且之後在麗的電視播映,惟當時年紀少,沒有觀賞。當年影片由繽繽發行,並請來山田洋次在公映前的十月上旬訪港,他也出席了電影文化中心的活動。

__「男人之苦」系列男主角渥美清於1996年離世,系列由是休止。若論對系列印象較深的,大概是1987年3月5日公映的《戀愛專家》,既有因《阿信的故事》為港人熟悉的田中裕子,加上澤田研二,發行上賣點清晰,當年票房不俗。其次是1991年7月25日公映的《戀愛顧問》,發行上以青春片來推廣。

__該系列影片屬鬧笑喜劇,演員不乏漫畫化的誇張動作,通過溫馨的情節,笑中有淚,尤其主人翁寅次郎,是個充滿陋習的家伙,不甘被看扁,好逞強以掩飾自卑,又不乏熱心腸,卻每每碰壁,遁走離場,屢敗屢戰的歷程,透着悲劇宿命。如片中他的親友,對他既氣且愛亦復憐。

↑《寅次郎返嚟啦》宣傳單張內的影片海報圖。該系列影片持續邀請「女優」客串演出,由栗原小卷、若尾文子、吉永小百合、田中絹代、京町子、十朱幸代、桃井薰、香川京子、松坂慶子、田中裕子到後藤久美子,恍若一幅上世紀女優的卷軸圖。

戲院「抗疫」關門前走一回

2020/03/29 at 4:48 am | Posted in 香港戲院/新界 | 2 Comments

↑暫停營業前夕,遊走屯門區內四家戲院,各院均見小量觀眾購票看「最後一場電影」。

__因應政府新一輪「抗疫」措施,戲院既是公眾場所,亦須於3月28日傍晚六時起暫停營業14天。在此期限前兩個多小時,徒步在區內的戲院走了一回(不越區,不乘公共交通工具)。

__在屯門區內的四間戲院,仍見觀眾抓緊時間,前來購票觀看關門前的一場電影,真箇「最後一場電影」,但總歸寥落,每場十個八個而已。當中巴黎倫敦紐約米蘭戲院張貼的告示寫得較清楚,指出:「本戲院將由2020年3月28日下午6時起至4月11日下午5時59分期間暫停營業14天。2020年4月11日下午6時起恢復營業。」

__本月初,我也曾「冒險」(亦不乏好奇),到凱都戲院看了《隱形客》。影片排在最大一院放映,看客十餘人,較我預期多,人與人之間有極多空間。此期間戲院生意實不易為。

__每年三、四月之交,可謂城內電影活動最頻繁、最熱鬧的時間,業界有電影市場活動,至於一般觀眾,則有年度的國際電影節。今年,一切都冷卻下來,電影節暫延至夏季舉行,此期間連上戲院的機會都失卻了。14天全市戲院關門,實屬罕見,但沒法子,亦不能說影響很大,畢竟並非斷水斷糧。

__較意外是卡拉OK仍可維持營業。我極少光顧,近十年大概去過一次,印象中那些房間細小局促,你我之間靠得很近,加上空氣不算流通,大家張聲唱歌、交談,危險度似較戲院還高。不過,此間即使開門營業,生意也難做,見街外的零售店,門可羅雀,店員都在發呆,閒話似都談盡。期盼疫情快過。

←StagE的告示較簡單,只寫出暫停營業日期,沒有細標時間。按巴倫紐米的告示,4月11日復業,亦是夜場。

戲院停營業 農曆檔冷淸

2020/02/15 at 2:21 am | Posted in 香港戲院/新界, 香港戲院/港島, 香港戲院/九龍, 澳門戲院 | 5 Comments

↑「澳門各大戲院已暫停開放,直至另行通知」(取自「澳門即映 / Macau.movie」)

__受疫情影響,內地農曆年檔期的賀歲片早前已撤退,延後公映,部分戲院更停業。一海之隔的澳門,戲院亦隨着政府要求娛樂場關閉而暫停,原本火紅的農曆年放映檔期,悄靜溜走。

__香港的戲院迄今仍維持營業,究竟農曆年期間是依然熱鬧,又或靜如深海,不太清楚。自己沒跑去探看,影片亦未激發進院的衝動,日中除因外出工作,都是留在家中。縱然只備有幾個一年前遺留的口罩,但用量實在少,沒有頻撲張羅,我想,心景平靜也是抗疫的要項。

__2003年沙士期間,我也進戲院,包括看國際電影節的影片,過去也曾寫過這方面的經歷,今年的電影節活動,日前已宣布延期。是次因疫情而實行的防禦措施,確實前所未見,既是前車可鑒,亦因當下的社會環境,事事如履薄冰。

__原本熱鬧的光影空間停下來,在香港並不常見。往前追溯,1976年9月10日,前國家主席毛澤東逝世,普慶、南洋、南華、銀都、珠江及新光六院休業一天。再往前探看,1952年2月15日,英皇喬治六世「奉安大典」,全港戲院日場停映,以誌哀悼。(見左圖)

__近期一點,則有1999年3月17日,演藝界為表達對盜版猖獗的不滿,舉辦遊行,全港戲院亦休業一天,以示業界的決心。回想是20年前的事,若非查看舊資料,對事件的印象並不深。看當時的戲院聯合廣告,一片空白,只羅列了幾句口號。既是全版刊出,大部分戲院均在其中,包括「巨人院線」,但想想,這類戲院的連環場,所播放的,有否盜版物料?

↑1999年3月17日報章戲院聯合廣告。

« Previous PageNext Page »

Blog at WordPress.com.
Entries and comments fee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