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期電影雙周
2007/02/12 at 1:59 pm | Posted in 悅讀戲文 | 15 Comments 第169期《電影雙周刊》有甚麼特別?沒有甚麼特別,但亦非常之特別。這是我第一次買的《電影雙周刊》,這一期封面是《瑪利亞的情人》娜塔莎金斯基,這一期有舒琪談日本自主映畫,有何藩的訪問,有林離的影評,還有香港東區的戲院介紹,很好看。
這年暑假,偶然在一位學長的書桌上看到《電影雙周刊》,翻兩翻,很豐富,沒想到把它變成日常讀物,何況澳門亦沒有發售。數月過去,一天,在新馬路某報攤瞥見設計獨特的「電影」字樣,由這169期開始,便一直沒有停的購買,直至它由黑白轉為彩色,由普通紙變為粉紙,才開始動搖,兩年後便停止。
在澳門居住時,買《電影雙周刊》是件大難事,只曾見過在兩檔報攤有售,而且周四出品的雜誌,一般要到周六才運到澳門。我要數算著日子,於周日由北區家門步行半小時到新馬路購買,偶然亦會撲個空,又掃興的走半小時回家,還要擔心買不到,到明知不會有售的檔口張看。
每一次買到都十分興奮,可謂把內容全部看完。早年的《電影雙周刊》真好看,每期都有讓我增長了很多電影知識的感覺,像最初買的數期,便連載紀念杜魯福的文字,翻開他的頑童歲月;即使連最後的「雙周文娛指南」亦很好讀,百餘字的電視台電影簡介,內容撮寫外,更有幾句精警的評語。
《電影雙周刊》不斷變化,更不乏大膽的嘗試,像它把一半篇幅劃為「閱讀都市」,以文化分析為主,今天簡直不能想像有雜誌願意做這種嘗試。
也許是心理作用,當《電影雙周刊》轉為豪華的粉紙裝時,就感到有點甚麼不對頭,還是愛它以往的粗糙感覺。1985至1990年,5個年頭的雜誌,依然當是寶。
當年《瑪利亞的情人》排在碧麗宮上片,戲院早消失,連影片導演岡查洛夫斯基都回到俄羅斯拍片,一切都在變,聽到《電影雙周刊》結束,我也沒有「哎吔」的驚訝,畢竟有陣子以為它已經結束。
—————————————–
→《電影雙周刊》讓我這位澳門讀者了解多一點香港戲院的放映活動,像新華戲院開業不久舉行的「日本巨匠傑作精選」,溝口、小津、市川崑、新藤兼人、木下惠介、寺山修司,又好奇又想看,單看這張廣告已夠吸引。
15 Comments »
RSS feed for comments on this post. TrackBack URI
Leave a Reply
Blog at WordPress.com.
Entries and comments feeds.
我曾是電影雙週刋的讀者。惜,因家居淺窄,無法保留!
Comment by David— 2007/02/12 #
要保留一些看似無謂的舊東西確實很難, 尤其像我們住在小居室的人.
記得小孩時, 家人一直有訂閱「讀者文摘」, 說的是七十年代早期的, 後來移居香港, 這些東西便自然會消失. 而「電影雙周」是我自己的, 我要特意回澳門以一雙手挽著一盒舊雜誌回香港, 非常吃力. 去年打風, 家中窗戶滲水, 流到地下一道道水痕, 要半夜起來搶救「電影雙周」……已聽過不少家庭小爭執是因這些舊東西而起的.
Comment by Wong Ha Pak— 2007/02/13 #
正因為家居淺窄,很多看來沒有用但其實是寶物的東西就這樣消失了.
舊報紙,舊雜誌,舊書……都是家庭糾紛的導火線,唉!
Comment by David— 2007/02/13 #
早陣子, 朋友從網上購得一批舊音樂雜誌和剪報, 出售者正因家人反對, 無奈把年輕時收藏下來的資料都捨棄出售, 幸好都覓得有心人.
Comment by Wong Ha Pak— 2007/02/13 #
這樣最好的了。倘若賣給收買佬或丟到垃圾站就悽慘了!
約二十八年前,我在一樓上書店[店主為許定銘]看見有人取回寄賣的詩刋送到垃圾站丟棄,簡直人間慘事。看者心酸,聞者流淚!
我已經不敢買書了!
Comment by David— 2007/02/13 #
所言甚是.
自己可謂甚麼都不捨得丟之人, 現在任何拿回家的東西(有鋪執物件之癮), 下意識便想到儲存和佔位置的問題, 故此, 雖則喜愛看電影, 亦沒有買碟習慣, 一來到戲院看電影的次數仍算頻密, 二來, 遺漏了的亦傾向租來看.
Comment by Wong Ha Pak— 2007/02/14 #
柏﹕有無買最後一期的電影雙周?重溫1979年起至執笠的各期,原來第一期是DuDU姐做封面的……
Comment by gaelgael— 2007/02/14 #
gael君, 我有買呀, 當然, 買的時候不知道是最後有一期.
我鍾意買這種一次過展示多年封面的紀念號, 讓既貪心又懶惰的我, 高速走過十數廿載的歷史. 意外是這期雜誌除了封面外, 就沒有太多其他內容.
我想在七十年代尾, 嘟嘟姐都算幾傳奇, 談不上漂亮, 由佳視寂寂無聞的新人, 一跳到TVB就做長劇「天虹」女主角, 套劇收視不理想, 也沒有動搖到她. 記得當年「網中人」是由她和繆騫人雙旦擔崗, 很有看頭, 可惜中途變陣成歐陽珮珊…又去到史前時代.
記得以前TVB資料室藏有由第一期開始全部「電影雙周」, 甚至連它的前身「大特寫」都有, 聽聞現在都沒有了, 幸好還可在電影資料館找到.
Comment by Wong Ha Pak— 2007/02/15 #
電影雙週還好一點,至於舊的電視週刋[包括官方、非官方]真不知何處尋了!
Comment by David— 2007/02/15 #
曾幾何時, 電視周刊的出版亦相當蓬勃, 有陣子, 連明報都出版電視周刊, 但不斷結束下, 現在只餘「TVB周刊」, 好像經典的「金電視」也結束了.
Comment by Wong Ha Pak— 2007/02/15 #
麗的映聲年代,星系報業[如果記憶無誤]也曾出電視週刋。我看過,廣告極多。
Comment by David— 2007/02/15 #
沒看過(其實亦沒聽過)這雜誌, 是否介紹麗的映聲(有線電視?)的節目?
Comment by Wong Ha Pak— 2007/02/15 #
對。雜誌在六十年代已見出版。
麗的映聲屬黑白405線有線電視,1957年5月29日開台時僅有一個台,英文節目為主,中文節目為輔。1963年9月30日增加中文台。
麗的映聲開台時,安裝費25元,自購電視機月費25元,租用電視機月費55元。
Comment by David— 2007/02/15 #
那時的有線電視的確是上等人玩意, 在1950年代, 每月拿55元作娛樂費, 實在很大筆錢.
記得看電視劇「輪流傳」, 其中便有一場戲講森森和弟弟(陳百強飾)邊看麗的映聲的教跳舞節目邊學社交舞. 相信那個時代的節目都是永遠消失吧, 一如早期TVB的節目, 如劇集「夢斷情天」, 早已給清洗了.
Comment by Wong Ha Pak— 2007/02/16 #
真的,那時麗的映聲在山頂區鋪綫後,才發展到其他地區。
那時租用電視機,大機按金一千港元,細機減半。
一千港元按金,極昂貴。
不要說電視節目,很多電台節目亦已失傳。麗的呼聲的節目有保留嗎?真的不清楚。
Comment by David— 2007/02/16 #